笔趣阁>军事历史>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第四百二十六章 要人

“打!这么好的机会,对方几乎毫无防备,当然要打!”杨锐几乎不加思索地言道,顺手再次将自己与张宁的脚踝捆缚到了一起。/

其实张宁本来还想提醒杨锐一下,袁绍可只是陈兵并没有主动攻击的,不过想想也就作罢了,她自己对于道术的修习方面或许有着一些天赋,但是对于行军打仗的决策却是并没有多少经验的。

“嗖...嗖嗖......”

“噼啪!轰隆......”

“啊!出什么事了?”

“快跑!”

“......”

杨锐与张宁准备妥当,便即对西平昌县边境发现的这处袁绍营地发起了突袭,道风飞毯疾飞而过袁绍部众营地的上空,流星火雨不停地砸落向下方几乎毫无准备的士卒和营帐,大火顿时四起,将周围的大片地域都笼罩了火焰之中,营地之内混乱得一塌糊涂!

由于对方几乎毫无防备,从杨锐、张宁二人发起突袭开始,袁绍部众就被突然发生的情况弄了个措手不及,他们从未遭遇过类似的攻击,甚至直到小半拉营地都化为火海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未弄清楚营地起火的原因,更不必说发起有效的抵抗了。

正是因此,杨锐完全不必担心二人安全上的问题,只是驾驭着道风飞毯向着营帐最为集中、士卒最为密集的地方扑去,以给袁绍部众造成尽量多的杀伤。

如此一直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袁绍的营地几乎已经尽数被毁去了。虽然其中有大量的士卒趁乱逃出了四散逃出了营地范围。但是其损失却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杨锐根据掳掠袁绍贡献值的数量估算。这一次突袭下来袁绍损失的士卒数量竟然超过了20000人,这还是杨锐以5阶士卒的标准计算的,相信袁绍部众肯定不完全都是5阶士卒,那么其折损的数量比杨锐估算的数字还将高出一些来。

出其不意地将袁绍西平昌县边境屯驻的部众击溃之后,杨锐与张宁二人并没有再去理会四处逃跑的袁绍部众士卒,而是驾驭着道风飞毯直接折向前往了平原城,能够一下袭杀对方20000多人已经是极大的收获了!

正如杨锐此前所预料的那般,杨锐达到平原城之后发现。城内一片秩序井然,城门、城墙各处也没有任何曾经发生战斗的痕迹,袁绍果然并未真正派人前来攻击平原城。

“见过州牧大人!”

“见过州牧大人!”

“......”

平原城三府内城程昱、陈琳、武安国正在一处悬挂的地图前商量着什么,三人见到杨锐、张宁的到来这便上前相见道。

几人相继坐定之后,杨锐又使程昱大体介绍了一下平原郡目前的形势,也正如杨锐所探查到的情况差不多,袁绍果然只是于边境各处故布疑兵,却是并未对平原郡进行任何实质性的进攻。

程昱也对袁绍的态度做了分析,认为袁绍的首要针对对象应该是冀州,因为经过程昱此前获得的消息。发现袁绍在平原郡边境布置的兵力只是其调度的一部分,同时袁绍已经在渤海郡西侧布置了大量兵力。显然是有意针对冀州韩馥的!

而程昱所获关于袁绍兵马调度的消息也是经过冀州那两名马匹行商验印证的,当初杨锐也是机缘巧合结识了冀州的两名马匹行商,并与之签订了供应协议,没想到此时在消息传递方面也有着不小的作用,他们一路送马过来自然是对冀州的形势十分清楚。

其实程昱没有说出来,袁绍没有对平原郡用兵可能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杨锐及时将程昱派到了平原城!

程昱到达平原之后,在整备平原城城防的同时,也向平原郡北部每个城池都派出了1000人~5000人的小股部众,指望这些士卒守城当然是不现实的,程昱的主要目的则是要向袁绍标明一种防御姿态,同时也起到预警的作用。

既然对平原有所图,对于程昱在平原的这些举动袁绍必定也有渠道获知,程昱在每个县城布置少量士卒当然不会对袁绍造成多大麻烦,不过平原城内布置的10余万士卒可是个大麻烦,袁绍对此定然也有所顾忌。

其实程昱达到平原郡之后便借着杨锐的名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封锁、戒严了平原城,并将原本平原郡各层次郡官都裁撤了一个遍,悉数软禁在了郡府之内,同时通令各县城主要官员全部到郡所议事,也都将其软禁了起来!

如此一来所造成的结果便是,平原城以及各个县城暂时全部被军卒所托管,原本的郡兵、县兵由于群龙无首也被程昱轻易接管了过来,达到了尽快控制平原郡的目的。

虽然这一做法可能会令平原郡北部的各个县城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各县事务也荒废了不少,但是只要平原城不失,袁绍在平原郡的作为也将是十分有限的,一个握紧的拳头才是最有威慑力的!

而且程昱如此做也是有根据的,平原郡对于杨锐所推行的“屯田制”和“资源兑换”策略一向不怎么配合,以至于杨锐一早就下定了撤换平原郡太守以及各级官员的决定。而当程昱率军初到平原城并强力裁撤掉相关的官员之后,竟然发现了平原太守此前与袁绍往来的书信!

程昱将这些书信拿给杨锐看的时候,杨锐也是暗自心惊,虽然他一直都对平原郡的不配合很是介怀,却是没有想到平原这些郡官竟然与袁绍勾搭上了,书信当中十分明确地表达了平原郡愿意归附袁绍的意愿,可以说杨锐派程昱前来还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六章 要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