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历史天空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铜锣镇大捷(十三)

赵翰青第一次指挥这么多队伍作战他比谁的压力都大,现在取得了胜利也让他大大松了口气。他见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等自己做出是打是撤的决定,顾盼之间也觉得突然有了那么一种统帅全军一言决万人生死的感觉,声音略带兴奋地大声道:“咱们江湖抗日同盟军初战告捷,歼灭日军一个联队,拿下了日军的一处物资运转站,缴获的战利品大家也都看到了,数都数不过来。”

大家都高兴地大笑起来。

他接着道:“就凭现在这战果咱们抗日同盟军就可以声震天下了,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挺起胸脯说我们并不比任何的抗日队伍差,从此以后势必会激励更多的江湖同道投入到抗日的阵营中来,现在咱们完全可以凯旋而归了,但是,咱们成立抗日队伍的目的不是为了什么扬名立万,咱们就是为了抵抗外辱消灭侵略者,所以,咱们就不能仅仅满足这点战绩,我希望全军上下同心同德挟初胜余威再接再厉继续扩大战果。”他早已经决定继续扩大战果,不过害怕范一统和袁大头二人提出撤军,这时见他们先后表态唯自己马首是瞻才放下心来。

赵翰青话音刚落,以黑五更为首的牛头山一派的人就轰然叫好,一下子将气氛烘托起来了。

范一统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自己的队伍表现得太差了,也急于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挣回些面子,所以也立刻道:“我同意,咱们这次出征就是为了打鬼子的,就是要打出咱们同盟军的威风,怎么打请翰青下命令吧。”

袁大头跟范一统一样的想法,也是急于一雪前耻,所以,立刻就跟着表了决心,“我也同意。”

“只要大家意见一致。那么咱们就商量一下怎么打吧。”

赵翰青在桌子上铺开一张草纸,上面弯弯曲曲画着一些线条,原来是一张用铅笔画成的简陋的地图。众人都围过来看。

“这里就是铜锣镇,这是河。这是公路”赵翰青指着图上的小圆圈和线条一一为大家解释,等大家明白了,才又接着道:“距离铜锣镇最近的驻有日军的地方就是罗城和陶庄,而陶庄只是一个小据点,驻扎的日军不多,据侦查员的情报估计有日军的一个大队,而罗城有日军的一个师团司令部,日军的援军最大的可能就是来自罗城,按照日军的最快速度从罗城赶到这里需要两小时。”

范一统突然问道:“也就是说来自罗城的日军援军已经快要到了?”因为袭击战是八点半开始的,到现在已经快两个小时了。

“不会这么快。”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道:“我已经审问过日军俘虏了。铜锣镇的日军在得知运输队遇袭立刻就向上面发电报告了,不过并不是请求支援,而是向上面报告铜锣镇已经派出了救援队伍,也就是说那时候罗城的日军还不会决定派出队伍前来救援,等到铜锣镇的日军发现已经被包围了才又向师团司令部第二次报告。发报的时间是——”赵翰青看了一下表道:“九点钟铜锣镇的日军才第二次向上面报告铜锣镇被围,但是并没有请求紧急支援,只是例行的敌情报告。日军师团司令部二十分钟后回电,电文是‘速速查明敌人数量以及作战意图。’我看到了这份电文的原件,也就是说罗城这时候还没有决定是不是派援军来铜锣镇,后来,日军联队的指挥官大概是看到咱们无法对铜锣镇造成什么威胁吧。所以一直没有再发报求援,直到咱们占领日军司令部的那一刻,那位猪头联队长还以为他们已经胜利在望了,也就是说罗城那边的日军大概是还不知道这边的战况,自然也不会立刻派援军来,即便是派援军前来也是等铜锣镇漏网的日军逃到那里之后。等日军援军赶来估计天快亮了。”

众人听到没有日军援军暂时不会来都松了口气,熬了好多天又打了大半夜的仗,都已经疲惫不堪了。

赵翰青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但是按照他的计划是要设下埋伏等日军援军自投罗网的,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天亮之前。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我准备打日军的援军,最好的作战时机就是天亮之前,因为黑夜才能够让我们多几分胜算。”

范一统问道:“翰青刚刚不是说日军援军天亮之前不会赶来吗?”

“假如以铜锣镇日军的名义发报求援,你说日军援军会不会连夜赶来?我们只需张开口袋等着日军援军自己钻进来,你们看怎么样?”

众人都没有异议,不过对具体的作战计划又进行了一番商讨,兵力的分配赵翰青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没敢让黄石军和黑虎军单独行动,而是跟自己的三个纵队混合在一起行动,这样就可以避免他们一触即溃了。

伏击的重点放在了罗城的日军,由赵翰青亲自智辉这次伏击战,而黑牛率领一个纵队负责监视陶庄的日军。

陆虎等几位向导实在是太给力了,他们熟悉这里的地形,很快就提供了一处适合打埋伏的地方。就在距离铜锣镇七八里的地方有一处乱石沟,一沟两侧就是乱石坡,里面到处都是白色石头,乍一看就像是满山坡的羊群,所以这里也叫放羊沟。从罗城到铜锣镇的公路正好从放羊沟里经过。

因为时间来不及了,赵翰青也顾不上先去勘察地形了,立刻安排俘虏的日军联队司令部机要员发报求援,因为早就有了这个打援的作战计划,所以就留下机要员没有杀,现在就派上用场了。等收到内容是坚守待援的


状态提示:第八百一十四章 铜锣镇大捷(十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