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之中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赵廷熙终于力挫群臣,赢得了南下平定恭王之乱的圣旨。一路率大军南下,骏马之上,他一身戎装,玄黑大氅,顾盼雄姿,气势非凡。尤其,当他想到离京时,三皇子赵铭熙那一系人的表情,嘴角的笑意更深,可谓志得意满。
他和赵铭熙明争暗斗了这些年,局面一直僵持不下,这次平定恭王叛乱是个绝好的机会,如果能够立下滔天功劳,还能够趁机光明正大地与地方驻军联系,拉拢那些实力武将,增加竞争皇位的筹码。
应该说赵铭熙气运不好,竟然在此之前被派去甘州赈灾,首脑不在京城,那些从众羽翼又怎么能够争得过他?终于还是被他抢到了这个机会!
或许这就是天命,天意归他。
所以,这次平定恭王叛乱,不但要稳妥,还要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彰显朝廷气势,以及他赵廷熙的才干,让德明帝和满朝文武看清楚,究竟谁才是未来大华帝王的最佳人选,让赵铭熙再也无法与他相抗衡。
为此,赵廷熙并未急于奔赴南州,而是先到附近州府,以手中圣旨和虎符,调动地方驻军,集合大军后,再浩浩荡荡地前往南州。
只是,当他来到临州调遣驻军时,却被告知临州驻军统领郑必凯已经在之前察觉到南州的异动,抢先一步前往南州,以防突变。
闻言,赵廷熙的神色立刻就冷了下来,虽然说临州有监察恭王封地动向的职责,但遇事不先向朝廷禀告,反而私自行动,显然是想要抢功劳!这等急功近利,不知好歹之辈,必须要严惩,让他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然而就在赵廷熙抱着给郑必凯下马威的心情,气势汹汹地闯入南州城外的山林,却在帅帐之中发现了一个更加出乎意料的人。
“太……太子殿下?!”赵廷熙怔楞了一会儿,才从脑海中找出隐约的影像,辨认出了来人的身份。
不能怪他,实在是这位太子殿下太安静太默默无闻了,以前在京城时就醉心文史,没有德明帝的诏令,绝不插手朝政,后来干脆请旨跑到江南修书,连着几年连京城都没回,只有逢年过节按时上折子送礼,却又都没什么出奇的,很容易就湮灭在一堆奇珍异宝之中,丝毫也引不起德明帝的关注。
因此,即便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殿下,也早就被人遗忘,就连朝堂众臣之中,也只知道三殿下和五殿下,都忘记远在江南的太子殿下。
赵瑾熙与德明帝容貌相似,却温和无害得多,拱手温然一笑:“许久不见,五皇弟风姿越发出众了。”
“太子殿下谬赞了。”这位二皇兄突然出现在南州,还在临州驻军的帅帐之中,赵廷熙警惕之心大起,也不多加寒暄,皮笑肉不笑地道,“皇兄怎么会在这里?难不成找孤本找才子修书,修到了临州驻军的帅帐中来了吗?”
显而易见的嘲讽,赵瑾熙却似乎完全没有听出其中的意味,笑得谦和:“五皇弟这次可猜错了。”
“哦?那太子殿下所为何来?”赵廷熙声音变冷。
赵瑾熙笑得有些腼腆:“我原本倒是在临州找一本孤本的,谁知道临州的驻军统领说是南州的兵将调动有些异常,他身负监督之职,不敢怠慢,但这种大事,又不敢擅专,就想找我当个见证。我原本不想掺和这事,但他说要是我来,就送我一幅前朝云大师的书法真迹,我就来了。”
果然是为了南州之事前来的!
“皇兄你也太糊涂了,怎么能够为了一幅真迹就将自己置身于如此危险的境地?”赵廷熙看似痛心疾首实则冷冽地道,“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要先给父皇请折子,等候父皇诏令,怎么能够私自调动地方驻军呢?”
想要跟他抢功劳?先把私调地方驻军这个大罪给洗清了再说吧!
为了一幅书法真迹而来?这种荒谬的借口,他怎么可能相信?
赵瑾熙急忙解释:“五皇弟误会了,我早在二十天前就写了折子,派人加急送往京城,现在应该到了京城。或许是因为五皇弟已经离开京城,所以不知道。我自幼熟读文史,怎么可能做出这种违逆君父之事呢?”
真是舌灿莲花,竟然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看来这位太子殿下可不像他原本想象的那般无能呢!
赵廷熙假意释然:“原来如此!不过如今恭王谋逆一事已经罪证确凿,父皇授旨命我平叛。既然现在我来到了南州,就不劳皇兄费心了,此处一切由我接管便是!”
他奉皇命平叛,准许调动地方驻军,不管赵瑾熙打的什么主意,都别想得逞。
赵瑾熙倒丝毫也没有着恼,反而像是松了一口气:“这样就太好了,我没经历过这种事情,本来还担心会出差错,既然五皇弟是奉圣旨而来,那我就放心了。”
“哦?是吗?”赵廷熙似笑非笑地道,“皇兄既然已经在此地驻扎许久,想必已经得到了许多消息,正好告诉我,等到我平定恭王叛乱,必定会在父皇面前为皇兄请功。”这就是明目张胆地要接收赵瑾熙和郑必凯之前的成果来了。
营帐之中,除了郑必凯外,其余临州偏将都露出了不忿的神色。
赵瑾熙却是浑不在意:“那是自然。正好,之前我们想办法,派人潜入南州城,接触到了董刺史,从他手中拿到了南州的布防图,以及原南州驻军统领对南州城防守的分析。有了这些消息,想要攻下南州城并不难,更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