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四章 温侯(二)
吕布自泰平四年杀入南阳之后,纵横荆北三郡,斩将夺关,无人能够抵挡他飞熊军的冲击。
当然,吕布也非常聪明,没有去攻取大城市。
毕竟不是当年血气方刚的年纪,经历过许多挫折之后,吕布已经学会了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昔日的北地恶虎,也就变得更加厉害,至少在荆州无人能抵挡。
只取集镇,袭掠荆州的小股兵马,斩杀斥候,断劫粮队。
吕布本就擅长于骑战,如今又融入了流寇的战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和荆州军稍沾即走。
所以,荆州军的将领对此也非常头痛,却又无能为力。
闇部斥候遍天下,董俷自然是有办法和吕布联络。不过,董俷也清楚吕布的性情。放回山的老虎,怎么可能再蛰伏呢?吕布若来长安,就必须要放弃兵权,这一点董俷不说,吕布也能清楚。
董冀掌控督察院,和王买是搭档,自然有办法和吕布联系。
但董俷也可以肯定,吕布绝不会来长安。这是个顾家的男人,骨子里却流淌着好战的热血。
让吕布在长安做个富家翁,只怕比杀了他都难过吧……
泰平五年三月,春闺放榜,提点出一千六百多名进士,入长安秋试。
其中,有三成来自外地的生徒,剩下的全都是自三学毕业的国子。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所有应试的人,或者会有些失落,却没什么话好说。长安科举,自然是要依照着董俷设定的模式来进行考核。生徒之中或有文才出众者,可是比起三学有针对的培养而言,大有不如。
但是,经此一试,也让更多的生徒,感到了一丝希望。
年纪小的人,开始考虑入三学之中求学。毕竟,入三学只需经过考试,不需要任何的手续。
长安承明殿中,石韬笑呵呵的说:“此次春闺,虽然只有一千六百人通过了科考,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为我们吸引了大批来自关东的生徒。按照曾次大人《三学纪要》中所说,第一次科举,未必会有太大的成果,但是却能够是我们三学国子的质量和数量,获得极大提高。”
董俷端坐主位之上,却没有说话。
曾次,就是黄劭。这个当年在黄巾之乱时跟随自己的老臣子,已经故去了多年。他没有大本事,但是却能静下心来,琢磨出《三学纪要》这样的恢宏巨著。一辈子也没有流传什么诗词典章,但是对后世的影响,怕是谁也无法比拟。如今,春闺结束,董俷更加怀念黄劭了。
陈宫顾雍,还有刚调入承明殿的马峤梁习,在听了石韬的话之后,也陷入沉思之中。
许久,顾雍一声叹息,“未曾想,黄劭声名不显,一介寒士出身,却能谋划出《三学纪要》这样的经典。有了他这一部书,却是让我们今后的取士,少走了很多的弯路……我不如曾次啊。”
顾雍那是什么人?
正经的世家子出身,在董俷的部曲当中,少有人能够比拟。今日说出这一番话,也算是一种认可。其实,在科举法令颁布之前,不论是顾雍还是陈宫,总归是有一点不太服气。因为,科举法令颁布后,董俷竟在长安太学院和国子监中设立了一座雕像,赫然正是黄劭的雕像。
陈宫捻着胡须,看着从各地送上来的名单,轻轻点头。
“曾次大才,实非我等可以比拟。春闺科考虽然只选出一千六百人,对目前的情况并无益处。但是,他让各地府衙中的小吏增加了两千余人,不但解决了乡里小吏的空缺,还为我们扩展了近万人的生员。待来年春闺再次开启的时候,只怕这天下生徒,当不远万里而来投奔。”
乡里小吏,全部以落榜的年迈生徒和乡学国子担当……
董俷沉吟许久,突然道:“黄荣如今学业如何了?”
黄荣,就是黄劭的独生子。如今刚考入了长安郡学,年十八岁。不过讲论资质,黄荣并不算太好。考入郡学的时候,成绩也相当的普通。不过,这小子有一股子钻劲儿,让人不得不佩服。
在这一点上,黄荣和他过世的父亲,非常相似。
石韬把黄荣的情况告诉了董俷。董俷在沉思片刻后,开口道:“广元,明日你命人通知黄荣,让他至我幕府效力……恩,就让他担当我的门下书佐吧。梁道的年纪也差不多了,跟随我也有年月,也是该外放出去,历练一下了……恩,就让他去西川吧,配合阎圃治理地方。”
这一席话,说的轻描淡写。
可是这承明殿中所有人却知道,李逵这是要大用了。而黄荣呢,也将从此变得不再平凡。
“另外,顾邵的年纪也不小了,我看也差不多可以让他出来做事。师兄,明日就让他去伯威那边做事吧。为这春闺之事,不晓得有多少牛鬼蛇神混入了长安。伯威那边现在人手严重不足,就让顾邵去帮他一下好了……还有,公台之子陈明文才出众,一并入督察院做事。”
此言一出,顾雍陈宫二人激动无比。
如今所有人都看得出,董俷在培养董冀。将来的凉王王储,若不出意外,就是董冀了。
顾邵陈明二人帮董冀做事,那就等同于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将来的成就嘛……怕是不俗。
董俷接连发出政令,一旁的马良都记录在案。
待这个事情说完之后,董俷又道:“如今汝南被攻破,曹仁兵退临颍至长平一线,徐州军怕是不日将会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