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自己的控制下,主动权就是握在自己手中,李孟也不心急。在刘福来的指点下,虽然是把人软禁在院子里。除却李孟自己和其他亲卫外不能接触,但邸报、塘报、胶州营系统内的各种情报,除却那些绝密地,其余都是一股脑的送到孙传庭地房中去。。
还有周扬、宁乾贵每日里处理政务的留底文案文档,也都是一发的送过去,孙传庭却也没有做什么姿态。
送到他那里,孙传庭差不多尽可能的都是详细阅读一遍。不过除却询问李孟之外,也不提出什么意见,倒像是在看那些解闷的小说诗词。
李孟过去的时候,偶尔也和他谈谈近日胶州营做了什么,孙传庭听的倒也是非常仔细,但评价地方式让李孟很是气闷。比如说经常是淡淡的笑。
这次李孟过来,孙传庭的书房差不多都要被纸张文牍淹没,孙传庭看着一本用线钉起来的册子。胡须好久没有整理,很是潦草。
“孙先生若是觉得吃穿用度有什么不足,尽管和门外的卫兵言语一声。”
李孟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没话找话地说道。孙传庭眼睛看着文档,头也不抬,沉声的回答说道:
“有劳李总兵费心,此处比诏狱强的很,老夫呆地很舒服。”
最近对李孟来说却没有什么值得谈的,一句招呼过后,屋子里面就是很尴尬的安静,李孟也觉得颇为别扭。心想要不然就站起来直接说:先生。可愿帮我,只恨现代和这时代没有多看三国。要不然把“三顾茅庐”的段子拿来用在这里,可真很合适。
“近日看李总兵地屯田之法,的确是妙法,不过更妙的是,把山东田土民众变为你李总兵一人之物,真是好用心啊!”
对孙传庭的尖刻,李孟只是笑着回答道:
“这等高绝的手段,是出自周同知之手,李某擅长的是军事,这民政经济确实不擅长。”
孙传庭虽然还是看着眼前的文卷,不过却在凝神细听,听李孟说完,叹了口气,把文卷丢在桌子上,缓缓的说道:
“这手段倒也算不上什么高绝,老夫在西安府地时候也办过,只是老夫一走,那田地就成了秦王地产业。”
当年陕西武备松弛,军需空虚,孙传庭到陕西做巡抚之后,在西安府一带屯田,差不多两年的功夫,积攒了十几万两银子,两万兵马,还有足够地军粮,这是孙传庭的得意经历,不过和李孟在山东的手段一比,委实是相形见拙。
“当日老夫还是陕西的巡抚,可即便是在西安府周围屯田,也是牵制多多,西安周围田地都是陕西最肥沃处,不是藩王田庄就是贵官家业,动一动,立刻是吵嚷到朝廷那边,看你这文卷,李总兵办屯田的时候,还不过是个参将,如何就能做这样的大事。”
李孟听着孙传庭的感慨,等到对方询问,心中忍不住高兴,心想这毕竟是对方对胶州营系统的肯定和夸赞,回答也要慎重,也许劝说对方这就是良好的开端,可想了半天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索性是开口说道篇:
“实际这事倒也不如孙先生想的这么难,那些田地有些是送来,有些是买来,聚拢成片,然后招募流民就是。”
孙传庭听到他说的话,似笑非笑的说道:
“李总兵说的倒是直白,真是如此简单吗?”
李孟嘿嘿的笑了下来,有些话还是说开了好,也不知道眼前这位前巡抚,前总督有没有那种文人的所谓“风骨气节”或者说“精神洁癖”,不如把胶州营的所作所为稍微摊开来讲讲,他笑着说道:
“也有不卖的,刀架在脖子上也就卖了……”
说完这句,李孟盯着孙传庭,却看见这位孙先生脸上没有什么愤怒或者是厌恶的表情,反倒是很平淡的对待。
当然,当年孙传庭在西安府屯田,也不是双手干干净净。说到这里,李孟对孙传庭的印象变好了许多,这等见惯世情、通透洞明的大人物,对很多事情看的明白。李孟的许多做法他们不光是知道怎么做,而且还很理解。
比如说孙和斗那样的文人就有些书生气过重。而周扬这种,当初心理斗争也是非常的厉害。曾经在酒后和李孟哭诉道“以为自己是纵横之才,心如铁石,看到因为自己地手段而死亡和流离失所的人,还是整夜里无法睡觉,觉得愧疚难安”。
像那才子袁文宏也是这个模样,据山东盐帮监视地回报说,袁文宏曾经和自己的妻子叹道“如今无颜讲圣人大义”
这种心态若是转变过来。自然是对胶州营系统忠心耿耿,若是转不过来,终究是有隐患。
李孟对这种心态极为的讨厌,心想我提供你们温饱,给你们身份地位,每有我李孟。你们现在还是在乡间冻饿等死,怎么这肚子吃饱了,却还记挂着什么大义名份。什么圣人教诲,真是莫名。
所以在胶州营系统之中,军人的地位要比文人高一块,因为官兵都知道谁给他们饱饭吃。他们就给谁卖命。
孙传庭看得明白,那说明自己招揽对方,最起码在道德和道义这两方面不会存在什么障碍。
“手段虽然是李总兵这边凌厉了些,不过老夫所为的是平定流贼,还天下一个太平,报答天子的恩德,可你李总兵的所作所为,恐怕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和那滔天地野心!”
李孟苦笑了下。看来自己想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