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宁在心上>3.第 3 章

晚上顾恺宁与颜潇潇分别后,等车时,打开手里的笔记本记录下今天发生的遇见的人,特别是那个让她留下深刻印象的陆颐。

她写道:「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为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第六首诗品《典雅》的名句。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司马昭的重要谋士钟会曾称赞菊有五种美德:“园花高悬,谁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

更早欣赏菊花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此寄託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时代的着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曾经写了很多的咏菊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饮酒》诗“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外还有“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的联繫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徵。菊花则因陶渊明而闻名,由此而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陆颐跟陶渊明气息仿佛很相近,心淡如菊,心静如水,那绝对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嘈杂的红尘人世中,不张扬,不浮夸,凡事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本身即使才华横溢却选择过着低调的生活,顾恺宁非常欣赏这样的人格。如果用一朵花来形容这样的人格,那就是: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可贵的是人如菊花的淡定和坚贞。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人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静如水”的思想境界。以淡心对待得失,以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臺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嫺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落花无语,留香阵阵,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崇高的境界是一个不修炼的常人无法达到的,但是对于有道之士而言,只要修去了对物质利益的执着,自然而然的就可以达到“心淡如菊”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花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有情人对无情物应是怎麽样呢?看物思情,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种理解花的感受,也触发对生命的一种联想。菊花开得这麽绚丽,这麽多彩、线条多美,可是到她花谢的时候、走的时候,就什麽都没有了,不留痕迹地走了。不留痕迹但来年她又再生,生命绵绵不断。就像人生,许多经历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像梦一样。别执着生活任何事情,它们只是一个经历。

回想师傅常说,古人云:“心为形所累”,yù_wàng越大,压力越大,yù_wàng越强,枷锁千钧。人一旦跌入 “欲”的深渊,无法自拔,就会腐蚀心灵,堕落良知,以至使人成为yù_wàng的奴隶。人的yù_wàng是多方面的,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节制自己的yù_wàng,适可而止,他的一生也就只能是一个私欲不断产生和满足的过程而已。只有清心寡欲的智者才知道简单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常乐。做一个心淡如菊的人,那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金钱、权力、名利与名气无关,只要能宽容地对待生活和家人朋友同事,并且能做到伸缩自如,那麽心中就会升起一朵永不凋谢的菊花,使自己的心灵轻鬆自在,平静祥和。其实,尘世的一切原来就是那麽简单。爱与恨,就像是一阵风;功与名,也就像是一片云。既然最终灵魂都要回归于虚无,那麽,做个心淡然菊的人,做个清心寡欲的人,那该是一件多麽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顾恺宁回到家里弄了一份简单的水果沙拉,她选择锦苑这间公寓的原因是这里的保安系统很严密,而且住户很单纯,整栋大厦二十层楼只有三十一户住家。(一楼是大厅与公共空间,顶楼是楼中楼二层一户。)

她出门的时间与大部分的人不同,所以每天除了保安以外,很少遇到其他的住户邻居。这样很好,她不喜欢社交。房子很空旷,三房二厅,她只用了一间卧室。除了睡觉以外,她在家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客厅里度过。客厅是木质地板,进门的右边墙面全装上了落地镜,腰部的位置有一道扶手,那是她拉筋丶练舞的地方。落地窗前是一台黑色平台钢琴,旁边立着大提琴以及一把精致的琴椅,左面墙边只有一个很大的花器,上面有假山洞石与安排得很大气的插花。所以除了钢琴丶琴椅以及一盆花之外,宽大的客厅里什麽都没有。

维持心脏健康,饮食方面她一向忌辣丶忌酒丶忌冰,一切刺激性食物,她每天都要做心肺训练;为体态的优美,长年累月坚持着瑜伽跟芭蕾舞的练习。她必须早睡,而且保持正常的作息。这也是义务,因为熬夜丶狂欢是心脏病患者的大忌。

自从心脏不好之後,她开始静坐。每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静坐的时候她会放音乐,大部分是梵文唱诵。坚持静坐,是因为她喜怒不定的情绪。有时候很高亢,有时候很低落。静坐可以让她每天睡前找回平静的片刻,免於


状态提示:3.第 3 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