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训看着头皮一阵发麻。
一行人又回到杀胡口附近,躺在地上的元丰喝了几口水便醒过来了。
……
几日前,李承基一行人与李承训离别后,出偏关,沿着山路逶迤向北直抵边墙,通过虎爪飞索爬上边墙,并对边墙外的地形进行了观察。
令他们没想到的事,他们通过边墙观察塞外的敌情,塞外的人也在通过边墙观察边墙内的情形。
李承基一行趁着夜色越过了边墙,殊不知自己这一行人的行踪早就被他人侦知了。
两天后,他们在一座小山附近遇到了几百骑的包围,李承基他们边战边退,最后退到了山上。
李承基他们这十人不亏是三路“大军”中最出色的,仅仅依靠李承训给的几壶箭、十把手弩,就射杀了敌军一百多骑,最后箭只全部用完了,李承基见形势危急,对元丰说:“我等一行十人,现只剩下七人了,而敌军却越聚越多,我等全军覆没于此事小,耽误了大人的大事事大,再说了,沿着边墙回到静边军也是之前必须完成的路线”
最后不顾元丰等人的劝阻,将剩余七人分成了三组,自己和力儿从北面硬闯,另外两人从西面硬闯,都是为了掩护元丰等三人从东边突围。
元丰三人倒是从东边闯出来了,不过在边墙附近碰到了臭名昭著的一阵烟,这些人专门在边墙附近游弋,不管是汉人还是牧民,只要是落单的,都逃不过他们的魔爪。
以前雁门八骑在边墙附近碰到过这些人,还折损了一个弟兄,故对他们很是忌惮。
李承训听了元丰的讲述,心里难受极了。
横刀都这一百人如果没有李晟基的出现,大多数将作为“山贼”终此一生,说不准哪天就被官军剿了,部分运气好的,有幸加入官军队伍,当一个伙长也就到头了。
但李晟基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一年多的训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军事素养、身体素养、武技,还教会他们读书识字。
一年多的训练完全改变了他们,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更多的是眼界方面,可以这么说,李晟基的横刀都是这个世界上,综合军事素养最高、眼界最为开阔的一群人,更是李晟基撒给这个世界的火种。
这一百名士兵之间在长期的共同训练、生活中也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其中的几个姓李的更是比亲兄弟还亲。
横刀都的人都清楚,虽然目前欧阳浩、季无忧、契必信比较受宠,但李晟基最看重的人还是李承基,其中除了李承基沉稳、全面与李晟基自己很像以外,他的姓名也未尝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几个姓李的日常都把李承基当做大哥,而这个大哥在全都里面也确实在各方面做的无可挑剔,深得众人的敬重。
不知道李承基等人最终的命运如何,但李承训知道以自己这区区几人再闯大草原,结局不会比李承基好多少。
眼看三个月的期限快要到了,李承训只能默默祈祷李承基他们吉人自有天相了。
……
东边。
秋悲风三人带着薛家小娘越过平型岭,抵达灵丘县,再沿着飞狐道一路向东。
这飞狐道以前秋悲风也走过,不过当时一来他年纪尚小,二是急于奔命,并没有过多浏览飞狐道沿途的景色。
来到飞狐道的入口,秋悲风见前面已经聚了七八辆马车,一百多人,其中有不少都带着兵刃。
单人不至飞狐岭,百人始过飞狐陉。
这是代蔚两地流传的民谣,意思是飞狐道险峻,盗匪众多,虎狼出没,没有一百人以上的人马,休想平安过去。
见到秋悲风一行人,互相打过招呼之后,大队人马便开始进入飞狐道。
这飞狐道是太行山北部一条要道,是河东、河北之间的主要通道之一,不过在此飞狐道,道路两侧山势险峻,林木繁茂,遮天蔽日,有时候在道路上走上一天也见不到一点阳光。
蔚州境内的飞狐道有多条,一条沟通南北,是飞狐县与横野军之间的要道,一条从灵丘至定州,另一条就是秋悲风他们走的这条了,横贯横贯太行山,穿过位于山中的飞狐县城,再一路向东北,是沟通蔚州与易州、妫州之间最为便捷的驿道。
果然,进一步了解之后,这一百多人大多是去易州、妫州的,也有少数人辗转去幽州。
秋悲风命自己的两名骑兵在前面探路,自己与其他人边走边交谈,半天下来,他心里暗暗惊喜,没想到这一百多人里面,居然有河北高家、崔家的人,都是敢刚从太原探亲回来的,见到秋悲风这个粗豪书生,这两家人一开始颇有些鄙视,不过看在他三人个个雄武有力,想到这一路上没准碰到某些突发情况,自己虽然都带着健仆十数人,但多一人倚仗总归是好的,故此也拉下面皮与他敷衍几句。
不过听到他姓秋,还是妫州姓秋的,那姓高的便与他热络起来,在秋悲风“触景生情”、“脱口”吟出几句颇为惊艳的诗句之后,那姓崔的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以寻常人待之。
高寻,河北高家嫡支,二十余岁。
崔呈,河北崔家嫡支,近三十岁。
秋悲风一路上与高、崔二人相谈甚欢,队中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很看不过眼,出言讥讽道:“什么河北世家,那都是前朝的事啦,几百年了,还揪着不放”
高、崔二人闻言脸色大变,正要出言反驳,秋悲风赶紧拉住他们,策马来到那书生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