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公购粮任务翻了倍,他们勉强上缴任务,却没有留足预定的口粮。搜粮队到达他们村的时候,非说藏匿了一万斤粮食,逼着他们交上。
后来还是莫家沟出事,崔发忠他们撤离,丁家村才逃过一劫。
可就这样,他们自己的口粮也不够吃的。
冬天农闲他们就改成全员喝稀,男劳力两勺子,女劳力一勺子,孩子半勺子,要是劳力少工分抵当初食堂入伙的时候粮食少的,那现在孩子是没饭吃的!
而且那稀饭当然不能和先锋大队的稀饭比,是真的稀饭,稀汤寡水可以照影子梳头的那种。
从冬至月开始,也把豆荚、玉米芯、玉米秸、地瓜蔓这些都碾碎掺在秫秫面、地瓜面里一起吃。
这样吃到腊月,他们大队也几乎要揭不开锅,如果不是有红薯,只怕腊月也坚持不到。
从一开始的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到一半……到三分之二,再下去难道要全部都吃草?
人的肚子不是牲口,全吃草也扛不住啊。
可救济粮还是没有任何影子。
向阳大队的干部们,还不像贾存放那些人那么极端,对于社员们偷摸冒烟弄点吃的,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又有几个人有贾存放那样的心肠说出“咱们最不缺的就是人,死一个拖出去,死两个拉出去,哪里死哪里埋”这样的话
所以对于有社员从大队场里拖玉米秸回去把根磨碎填肚子的行径,他们选择假装没看见。
现在有些孩子已经饿得开始抠墙皮吃!
……
丁老汉儿有两个儿子两个闺女,全都成家。
大女儿嫁得远,轻易不回娘家,一般也就是过年回家一次。
二女儿丁兰英嫁给了七八里外的周家村,农闲的时候也会回来看看,带点东西回来。
不过今年回来的次数很少,丁老汉儿估计是抗旱加秋收太忙,又猜测是不是因为今年也歉收,一到冬天就缺衣少食,全都吃不饱,二闺女也没有那个力气和心思回娘家。
可他老婆子和儿子媳妇们不这样想,都觉得是不是丁兰英故意不回来的。
他们都嘀咕着丁兰英不回来,他们应该去看看,只是丁老汉儿一直不肯松口。
这时候饿得一个个有气无力的,吃一口东西都要躺大半天,尽可能得不活动,避免饿得慌,自然也就没有力气出门串亲戚。
可如果躺着不动也饿的受不了的时候,人就会想有人来送口吃的或者去亲戚家要口吃的。
老两口觉得自己一把年纪,真要是饿死也没啥,可看着俩壮年的儿子还有三个孙子俩孙女也而得哇哇乱叫、皮包骨头的可怜样子,那心就跟刀割一样。
这样小的娃娃哪里受得住饿啊,平日里吃那些东西大人还能顶一下,孩子那娇嫩的肚肠怎么顶得住一个个便秘胀得小肚子鼓鼓的,跟要撑破似的,拉不出来胀得嚎啕大哭,还得大人帮忙给抠出来。
一个个的小石头蛋似的。
大壮二壮是大儿子的,三壮是二儿子的。
三个孩子都饿的跟爷爷嫲嫲哭,最受老两口疼爱的大孙子丁大壮哭道:“爷爷,二姑咋还不回来给咱们送吃的啊。”
家里饿得受不了,娘说二姑家条件好,是全县第一的生产队,顿顿白面大饽饽吃着,还有养鸡场吃鸡蛋鸡肉,有蘑菇大棚吃蘑菇。他们就觉得二姑怎么那么心狠啊,她在婆家吃香的喝辣的,娘家都要饿死了她也不给送点吃的。
他们也不要大白面饽饽鸡蛋和蘑菇,给口粗粮吃也行啊,不要吃庄稼杆儿磨的粉面子了。
丁老汉儿要强了一辈子,一直教育闺女不能嫁了人家还想着补贴娘家让人瞧不起,要好好过日子,他也从来不给闺女灌输那种侄子才是自己家人,男人儿子都是婆家的歪理,闺女回娘家带东西回来,他也尽可能给回礼。
现在让他去闺女家要吃的,他根本张不开那个口。
要是儿子儿媳来说,他是觉对不会理睬的。
可现在是孙子来哭求。
皮包骨头的孙子们,看起来都要顶不住了。
其实家里吃的最少的是老两口,每次打了饭,都是吃两口就把剩下的给儿子和孙子,老两口一天就吃那么一两口,其余时间就灌水饱肚子,饿得真是睁眼的力气都没有。
二儿子和俩媳妇早就流露出让他们去找丁兰英借粮食的念头,可这时候都吃食堂呢,哪里有粮食借
他们的意思,是让二姑家省一半的口粮,他们可以预支来,自己家吃。
二儿子一露出这话头,就被丁老汉儿狠狠得地骂了一句:“脸怎么那么大那粮食是分到你妹子家的”
他倒是想多骂几句,可惜没那个力气。
大儿子老实不说话,二儿子却是不满的,俩媳妇儿也都有想法。
大儿子每天出去看看能不能挖点草根树根回来,外面人都在挖,去晚了什么也挖不到,二儿子跟爹赌气,嫌他不去二妹家要粮食吃,整天躺在炕上装死。
丁老汉儿倒是也没说出那种让俩媳妇儿回娘家要粮食的话来,但是闺女都没回来要粮食,他们却去管闺女家要
这可能吗
各大队粮食都在食堂不分到家,就算分到家,闺女也不当家,家里还有婆婆,还有好几个儿子,都去要,人给谁不给谁
都给,够不够
要是俩媳妇娘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