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清总统>第233章 四大蒙王 崛起势力

蒙古自葛尔丹之后,一直是相安无事,各部落之间也都和睦相处没有战争。但是,人心浮动权力作乱,没有几位部落之王不想学习忽必烈的,只是条件限制或者说是没有本事对抗大清,所以不敢随意动手。

蒙古大体分为这个区域,以东、南、西、北代称,每个区域都存在着数十个部落。东蒙之中有八大部落、十个中层部落及十七个小部落,大部落中为首的是巴林特旗和呼伦固旗,一山不容二虎,两大旗自然不会和睦共事,而其他的六大部落其中小部落都分两批,分别支持两大旗首。

西蒙数十部落中,大部落以科尔沁部落为首,中型部落中以克拉克汗部为首。其中势力最大的是科尔沁部,这是孝庄太后的老家,是清政府皇帝的后家园。多年来,因为皇家的关系,科尔沁一直是西蒙的旗首。克拉克汗部乃是古老的部落,只是因为资助过葛尔丹的原因,被降为了二级部落。

北面部落数量稀少,大型部落只有三个,土谢图汗部、斯巴鲁部落及达尔旗汗。中型部落以瓦刺汗部为首,瓦刺汗王一直在私底下联合众中小部落,想要对抗三大部落。因为三大部落的霸道实力,其他的中小部落只能联盟对抗。

南面部落虽多却是实力不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实力部落,但是中小部落很多,加上和睦互助所以这里最为安静。而且部落之间是联盟的,其中势力最大的要数苏完瓜尔佳王部。因为当年的苏完瓜尔佳王爷深受康熙的信任,加上以和为贵,所以在草原上颇有威名。

巴林特旗部首领哲也石路,正当壮年之姿,雄心勃勃一直以忽必烈为本。希望能统一天下。为了训练处厉害的铁骑兵马,他将一半的收入都投在了兵营建树。战马、弯刀、勇士,是他订立的三大制度奖励制度。为了训练骑兵,他四处寻找名师高人,以重金聘请收为己用。康熙末年,有人上书说。此人乃是第二个葛尔丹,要朝廷防范。因为哲也石路之父的笑里藏刀计谋,朝廷被迷惑。

呼伦固旗有精兵五万,全是清一色的骑兵,步弓箭手五万,清一色的弓弩部队。管理着东蒙数千里的草原,名符其实的第一部落,曾被康熙封为东蒙王旗。因为王爷年老的缘故,使得部落近年来没有大的发展。渐渐的被巴林特旗超越。

老首领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大王子雷拓,阴险狡诈,喜好女色而不理政事。二王子呼图,只想挥笔泼墨习练文章,而不是王者材料。大女儿二女儿远嫁,三女儿虽然精通书文,善于管理家务,却患病多年不能劳累。唯独老四最为大用。虽然是美丽的女儿身,却能带父管理部落。并且是井井有条的,可惜她改不掉蛇蝎心肠的性子,心狠手辣是远近闻名。

&王,我听说哲也石路那子暗中召集了众多部落,想要称王,我们的尽快想办法压制。否则这死对头可要欺负我们了。”四格格兰茶海冲进大帐喊道。

哲也石路召集各个部落集会,要求尊奉他为东蒙之首的消息老王爷已经知道,为此特意召集众人进入大帐商量。因为当时兰茶海不在部落,卫士没有通知到她,所以她不知众人正在商议此事。老王爷挥手让她坐在身边位置上。说道:“众位可有何决策,尽管说出。”

大王子冷哼道:“父王,巴林特旗一直是咱们对头,不如乘此机会消灭他们。哲也石路是个枭雄,自打夺去王位后更是大力改革,将兵马人数提升到了十万,这明摆着要与我们为敌。此次他敢召集各部落集会,想来是要行动了。父王我们准备吧。”

&人身藏雄心,是个可怕的对手,一直以来无论是大小部落,父王都是以德待人,可是他却暗藏祸心,一直窥视着我们旗首的位置。现在突然集合,只怕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父皇,如若在不准备,只怕敌人要杀上来了。”二王子冷静的建议道。

三格格以及其他重要大臣也都建议对抗,而四格格兰茶海更是举手赞同,她早就想杀对方以消心头之恨。在几年前,哲也石路在一次东蒙部落集会上看到了四格格,便想要迎娶过门。她有她的目光,自然不会喜欢大胡子哲也石路。其实哲也石路只是比她大十岁而已,在蒙古,这不算什么。兰茶海拒绝了对方,两个部落也从盟友变成了对立。

老王爷看着众人沉思了片刻后,说道:“好,我们先巴林特旗召集人马叛乱。老大,你派人召集臣属的各部落头领前来集合。老二,你与大臣们定制行军方案。三儿,管理粮草,四儿,你集合部队。如果巴林特旗不动则罢,动则消灭他们。”

巴林特旗的大王帐篷内,十多位大小中型部落的头领坐在此处,他们都是臣属巴林特旗的部落。哲也石路坐在上首,在他的旁边有个豪华的空位,众人都在猜想这是什么人坐的。哲也石路说道:“这次请你们来还是一件事,让你们起兵助我消灭呼伦固旗,让我成为东蒙之首,而后统一蒙古,最后统一天下。”

众人想了想没有答话,但是有小声议论的,这对抗呼伦固旗也就算了,可是对抗大清怎么可能呢,这不是拿自己的小命玩吗。就在众人没有定论的时候,门帘子打开进来一位年轻的丝袍俊俏公子。此人进门后看了看众人,哈哈笑道:“哎呀,蒙古果然是穷乡僻壤啊,风大的要命,不过好在手抓肉好吃,羊奶好喝,我田秉毅喜欢,大王,小生来迟了。”此人尽然是小太监田秉毅


状态提示:第233章 四大蒙王 崛起势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