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清总统>第252章 京城解围 总理大臣执政

围绕京城四周的军团都没调走,京城身为国都却十分空虚,雍正帝在宫中千思万想,想要从新征集军队。可惜京内已经无钱可用,为了节俭费用,他甚至命令后宫及其各位大臣省吃俭用,并且发布了‘节俭令’。可惜节俭令完全没有施展开来,即便是在后宫也没有派到用场。

雍正每日过目各省奏折、报文,每日休息时间不过四五个时辰。没坐皇帝之前以为皇帝是至高的象征,做了皇帝可以无所欲为,做事可以全凭自己的所想。真正坐了龙椅便是另外一番景象,天下事务多不可数,日日要亲力亲为,实在忙不胜忙。

现在国家形式对于朝廷来说十分不利,大清主力水师都集中在了攻台,可是几个月的行动中,政府水师处处失利,台湾岛却是安然无恙。铁将军阿贵进攻广西,初步成效不错,后来也是连连败退,当下广西省已经基本成为太平天国地盘。

这日南方传来一个好消息,引得雍正帝开心不已。江西省单若造反数月,终于被年轻小将岳钟琪全面收复。江西总督单若以及一干亲信被抓,已经押解到了京城,雍正亲自审批之后,压入大牢秋后处斩。随后下旨岳钟琪处,命其带领所部人马进入湖北,协助川陕总督年羹尧剿灭圣母教。

就在朝会散后,雍正爷心情愉快的进入后宫时,一份加急信报传入宫中,指明热河军三万人马在主将查毒罗的率领下朝京城而来。雍正急忙在此召开朝会,热河三万人马不出一日便可到达京城,虽然京城还不至于害怕三万人马,却也不能把战场引至京城附近。

八爷党人提议让十四王爷统领京城预备军,出城剿灭热河军。虽然十四王爷做过大将军王。有过当将军的经验,却并不怎么样。最起码雍正是不愿意让他拿到兵权的,当然如果在大清统一雍正掌握天下大权之下,让其做个小小的将军还是可以的。关键是,目前国家大动荡,雍正可没有掌控全面的能力。

最后总理之一的朱兜兜接旨。带领步枪营人马北上,在云梦山附近阻敌。退朝之后,朱兜兜便整理部队启程,而后行至云梦山一界防御。在步枪营驻扎云梦山附近后,便立即做好了防御工事,在等了三日之后,热河军队在懒懒散散、稀稀拉拉的来到云梦山山谷之外。

说也奇怪,两军相遇自然要冲锋打杀的热闹一番。可是,这里的山谷静悄悄。双方人马没有出动,各自驻扎在山谷两边。不派人叫阵,也不派人偷袭进攻。两方人马就像打成某种协议一样,相安无事的守着各自的营地。

云梦山山谷是静悄悄的,而此时的京城则是不同,这一座城池乱糟糟。皇宫内各大臣交头接耳、扎手捶胸,皇上在殿后叹息连连。城中有人躲避在家不敢出门,有好事者聚集要去城头助战。有书生交流议论大逆不道。城门上九门士兵拉弓搭箭,准备防守大战。而城门外则是是大军黑压压一片连着一片。飘扬的旗帜上显示着热河的字迹。

热河七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明,由大将军查毒罗率领,招摇过市却慢慢吞吞的进攻北京,依次来吸引朝廷的目光以及吸引步枪营出城。另外一路则是主力,由刘亚初率领。暗度陈仓般的出现在了京城外,迅速的包围了京城。

京城内,九门提督兵马负责守门,而八旗军队则是集合门厂,准备出城迎战。而负责人则是乌士保王爷。在刘亚初的命令下,热河军队只是远远的用弓箭、火炮进攻,而不是盲目的冲锋。城门上的兵马也用各自的远程兵器反击,说起来,京城就是京城,火器、远程弓弩不止是精良,还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交战中可以看出,京城的实力是相当高的,热河军除了数量有限的火炮,以及为数不多的远程弓弩外基本就没有什么可用的器具了。但是刘亚初却不着急,没有用人数推压进攻,就是为了防备城中大力量器具的重创。

京城攻防战开启,云梦山步枪营军帐内,朱兜兜坐在行军木椅上喝着茶叶,逍遥的看着地图不语。旁边的小光头说道:“师父,我们的计划已经成功,这热河军也算是帮助了我们,要不要放他们一马。”

朱兜兜笑道:“放是不能放的,我们要想震惊皇上,必须要让他们来衬托。再说了,即便我们现在撤退,查毒罗也不会放弃机会,自然会追着我们叫嚣的。现在不动手,肯定是为了京城的刘亚初。可惜,京城的防御一时半会儿不会破。”

张天龙笑道:“总理,只要给我一队骑兵,属下保证杀入敌军,轻松的揉捏死他们。”

秦海峰笑道:“天龙不用着急,我们现在等的是京城的急招。等京城受不住之时,我们便可行动,用闪电战打败查毒罗,而后返京对付刘亚初。等我们轻松解决京城危机后,就联合朝中大臣上书,让总理大人上台,掌管朝政一统大权。”

张地虎笑道:“妙计,现在国家大乱,只要步枪营回京,便可以控制京城。到时候逼迫皇帝让出权力,只怕是轻而易举,就算是他不乐意也不敢说话。只是朝中大臣恐怕不会轻易相助吧。”

秦海峰笑道:“我们有兵马在城中,就算是其他大臣不乐意,也不敢反驳。如果有意义者,可以杀之以震朝纲。现在朝中有三大党派,保皇党就是隆科多与辫子军主帅张勋,张勋在河南,京城只剩下个隆科多。我们想办法将隆科多手中的兵权夺取。而后联合八爷党,朝中大臣的言语便可


状态提示:第252章 京城解围 总理大臣执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