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争鼎>第四十五章文理之分

一碟清炒油菜,一碟芹菜炒腊肉,一盆白菜炖豆腐,一盆鲫鱼炖豆腐,两小碟咸菜,一个面饼子,这就是郑婉儿端出来招待于淇的饭菜。

凭心而论,这几个菜不可谓不丰盛,尤其是新鲜的油菜跟芹菜,能在这萧瑟的冬天里吃上这么一口鲜嫩爽口的青菜,简直不要太享受。这也更加坚定了于淇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想法——穿越者不享受生活,岂不是白来这一趟。

不过让于淇不满意的是,菜品的味道太单一了,缺少了许多种调料的菜品,按照后世的口味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难得的佳肴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调料没有没发现、推广,于淇就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啊。

在吃饭的间隙,于淇也曾尝试劝说郑玄,让他带领他的四百多名弟子全部搬到黄县去,于淇甚至承诺会专门为他们建造一座学院,虽然郑玄最后还是拒绝了于淇的建议,但是于淇很明显的能感觉的出来郑玄的意动,所以在郑玄拒绝了之后,于淇并未继续强求,而是开玩笑般的说道:“看来先生是看不上黄县那个小地方啊,那等以后我主政齐国或者青州的时候,再请先生搬到齐国。”

“到时候我重修稷下学宫,让先生出任稷下学宫的山长,那个时候,先生可不要再拒绝我了。”

于淇的一番话不仅缓解了饭桌上的尴尬,更是惹得郑玄开怀大笑:“哈哈哈,若真有那么一天,老夫不胜荣幸。”

在郑玄说话的时候,刘政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心中暗自为于淇高兴:有这么一个大宗师、经学大家支持于淇,于淇治政上的短板便会补齐。郑玄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在年前他跟于淇两人曾经就今年的计划进行探讨,按照两人制定的计划,今年一年,于淇要成为青州实际上的主人,拥有一州之地。若是这个计划能够顺利执行,按照刚才郑玄说的,他今年就能跟郑玄“同殿为臣”。

吃过饭,郑玄就把崔琰喊过来,把他推荐给了于淇,有了郑玄的推荐,崔琰虽然不愿意离开郑玄,无奈也只能接受。跟崔琰聊了几句,于淇发现崔琰这个人不太爱说话,基本上是问什么答什么,不过说话倒是挺中肯的。通过郑玄的介绍,于淇才知道,崔琰是敏于行而讷于言,这让于淇心中嘀咕不已:难道学法律都这是这样惜字如金吗?他想起了后世他的一个律师朋友,说话也是蛮谨慎的,跟这种人聊天比较闷,尤其是刚认识还不熟悉的时候,所以聊了几句,确认了崔琰的意向之后,于淇就让郑玄带着他继续去拜访其他的弟子,不过在辞别崔琰的时候,于淇还是叮嘱他,让他把典籍、行礼什么的时候收拾收拾,等过几天离开的时候一块打包带走。

崔琰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相比于那些熟读经义的学子,于淇更喜欢这些“旁门左道”,尤其是喜欢墨家的传人,他们可是这个时代生产力进步的保证。

让于淇欣喜的是,郑玄这里的墨家传人还不少,当然了,墨家传人可不单单是技术人员、是工匠,还有其他的种类,譬如注经释义、譬如练武卫道。不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用在自然界合适,用在学派的传承上也合适,诸子学派从先秦传承到现在,不光墨家,除了儒学之外的其他学派都早已式微,注经释义跟卫道者都十不存一,能存续至今的,都是各个学派中……怎么说呢,更接地气,更贴近民生的吧,毕竟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有一个儒学就够了,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就只能走民间路线了。

碰到这么多富有创造精神的墨家传人,于淇欣喜的把他记忆里的东西拿出来跟他们描述了一番,譬如适合畜力以及人力拉动的曲辕犁,能提高播种速度及效率的耧车等等。这些人都是手工活经验丰富,脑子特别活泛的,于淇连说带比划这么一番描述后,他们就表示这些东西可以做,但是需要一些时间。

因为于淇提出的这几个奇思妙想,墨家的传人们对于淇的好感大升,甚至连发出“于淇这样的才华不加入墨家实在是遗憾”,这样的感叹的都不乏其人。看的出来,这些将大部分心思都放在技艺上的墨家传人对于投入自己的麾下并没有太大的抵抗情绪,于淇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出言招揽一番之后,再加上郑玄在一旁帮腔,这些更像匠人的墨家传人便答应了于淇的招揽。

虽然招揽了他们,但是于淇并没有像交代崔琰那样让他们收拾东西,而是让他们继续待在这里,并且给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承诺给他们的研究提供便利以及支持。不光如此,于淇还承诺,若是他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或者取得了成果,他将会视研究成果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奖赏。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于淇在郑玄的陪同下认识了目前在郑玄座下学习的四百多个弟子,这四百多人里,若是按照文理划分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科生,所学习的内容都侧重于经义,只有少部分人,譬如墨家、农家、商家等几个流派的弟子倾向于实践。

不过对于淇来说,不管是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罢,都有他们可以一展所学的地方,治理地方基层,自然是文科生擅长的,而发展生产力,则是理科生的领域。

就像于淇招揽的一个名叫赵商的商家传人,他提出的几个经济理论就连于淇都感觉眼前一亮,当即就把他招揽过来,跟崔琰一样委以重用——授职少府


状态提示:第四十五章文理之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