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争鼎>第六十七章重中之重

孔融走了,带着自己的心腹部曲,自备了钱粮财货,高高兴兴的挂印而去。

孔融前脚刚走,于淇随后就掌握了北海国的一应事务,完全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紧接着,于淇就任命张崇为北海国长史,负责北海国的一应事务,主持在北海国即将开展起来的屯田计划。

倒不是于淇不舍得一个国相的职位,只是孔融并没有辞去北海国相的职务,所以现在名义上的北海国相还是孔融,于淇既然不能跟公孙瓒那样的乱臣贼子一般肆意认命州郡官吏,那么只能按照规矩来,给张崇一个郡国长史的职务。好在北海国现在是于淇说了算,虽然只是长史,但也没有掣肘,可以任由张崇发挥。

“多谢方伯,属下定当竭尽全力以报方伯知遇之恩。”接过墨迹未干的任命书,张崇躬身道谢,随即回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孔融走后的当天下午,于淇在剧县的官衙内召开了一次全体大会,大会由于淇主持,与会人员共有张崇、刘政、崔琰、邴原、太史慈、管亥、隋文、刘辉等军政方面的代表人物。

“好了,这三十多万百姓的屯田安置工作就交给山宗先生了,”于淇对新鲜出炉的北海国长史说道:“有了之前的经验,再加上现在我已经调集更多的力量来支援屯田的建设,虽然人数更多,相信先生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好。”

“我的建议只有一个,”于淇竖起一根手指:“屯田营的建设,应当尽量向内陆安置,当以跟胶东、即墨两县现有的屯田营连成一片为优。”

“这样一来,还是由山宗先生你主持大局,由国子尼辅助你,不过你只需要把控住大体的方向,具体的操作细节,都交给国子尼去办,先生只需要查漏补缺就好。”

说着,于淇环顾了堂中一圈,看着手底下稀稀拉拉的坐着的寥寥几人,再想想袁绍、曹操、袁术等人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的场景,不禁有些悲伤,感叹道:“咱们的人还是太少了,国子尼有大才,只是缺少事务经验,先生平时多提点一下他,让他尽快成材,以后也好独当一面。”

张崇点了点头:“放心吧,我会用心的。”

“嗯,先生办事我放心。”

虽然把屯田安置的事务都一股脑的甩给了张崇,于淇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顾,他已经打好主意,等忙完这阵子,他就会抽出时间,实地走访调研各个屯田安置营的政策落实情况。不由得于淇不上心,这可是他以后争夺天下的根基,五十万人的屯田营所缴纳的田赋,足以供养一支十万人的大军。

这可是重中之重!

布置完了屯田安置百姓的事情,接下来于淇就把目光投向太史慈,以及管亥、隋文、刘辉等军方将领。

“这一批百姓当中有不少身体素质相当棒,又经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壮,你们几个这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就放在募兵上。”

关于再次扩军的事情,在从兖州返回的路上,于淇就跟刘政商议好了。现在天下的大环境还是以军事斗争为主,所以维持一支强有力且具有相当规模的军队是必须的。至于这次扩军的规模,于淇跟刘政商议过后,定下了一个两万人的数字,扩军两万人,加上现有的一万人,将军队规模扩大到三万人,足以应对今年可能发生的战事了。

倒不是于淇不想多招募士兵,实在是囿于资源有限,再加上没有合适的将领,真要是不管不顾的一心扩军,于淇轻轻松松就能拉出一支十万人的队伍来,但是拉起队伍来以后呢?养得起吗?上了战场能打仗吗?能打硬仗吗?

就算是只扩军两万人,对于淇现有的条件来说,压力也是有点大的,要知道招募的这两万人全部都是野战军,不包括现有的郡县兵。于淇以那么优厚的条件对待将士们,自然是要把他们打造成能攻善守的精锐部队,所以人数少点没关系,只要关键时刻能顶的上去,要能一个打三个。

“这次的扩军工作,就交给子义你来负责,管亥、隋文你们两个辅助,”说着,于淇又对隋文说道:“对了,晓明,这次我收拢了不少战马,你们骑兵队伍这次也要跟着扩充扩充,人数不宜过多,就以一千人为限吧。”

看着隋文裂开嘴大笑,于淇又强调道:“记住,是总数一千人,不是再扩充一千人,明白了吗?别搞错了。”

就算只是总数一千人,隋文也很满足了,随着公孙瓒跟袁绍在冀州大战,截断了幽州草原到中原的陆路通道,如今中原地区战马越发的金贵,这一次于淇能一下子得到这么多战马,还是托了张饶那个死鬼的福。

叮嘱完了隋文,于淇又把目光投向坐在最后的刘辉,对于这个机灵的小家伙,于淇还是很喜欢的,在兖州期间,于淇没少教他各种知识,于淇相信,单以情报工作理论知识来讲,刘辉绝对是这个时代年轻一代中的翘楚,不过知识归知识,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变得融会贯通,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子仁,你的事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挑选人手,然后安排训练,过后把名单、情况报给我就行。还有,”于淇补充道:“对内、对外的各项工作也不要停下,这一批的百姓当中我怀疑还有张饶的死忠,你要继续深挖。”

“等到赵商回来之后,我会跟他交代一声,让他在打通商路以及以后跑商的过程中,跟你的工作结合起来。”

说着,于淇竖起一根手指强调道:“大汉朝一十三州,远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重中之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