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医王>第三章 决心

对于大唐的食盐供应,房遗直确实是所知不多,所以回到了家中之后他立刻便去求见父亲,把李元嘉的话转述了一遍,然后皱着眉头道:“父亲,您说……大王他不是想要插手盐业吧?”

“插手?他怎么插手?”

放下了手中的书册,房玄龄瞥了大儿子一眼,淡淡的问了一句。

“呃……”

愣了一下,房遗直有些茫然的说道:“这个孩儿就不知道了,只是听大王说想要找个地方试一试……只是他没有细说,所以孩儿回来的路上有了一个猜测,是不是他想让人去制盐?”

“制盐?呵呵,制盐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

微微的眯起眼睛,房玄龄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房遗直还年轻,不知道这制盐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情,但是房玄龄当宰相那么多年,对这里面的道道可是相当的明白。无论内陆的井盐还是从海中取盐,无非就是一个煮字而已。比如说海水煮盐,其实就是把海水煮干,收获的就是带着涩味儿的粗盐。

说起来简单无比,但是做起来可是麻烦得很。

想要把一大锅海水煮干哪儿那么容易?盐工们一般用的都是很大的陶罐,用的也是砍伐的木材,光是每天煮干海水耗费掉的木材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所有的费用加起来,那可是相当惊人的。

这两年因为受到李元嘉用铁锅炒菜的启发,倒是有人想到了用铁锅来煮盐,效率果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海水对铁锅的腐蚀实在是太大了,因为隔些日子就要换一个新锅,那花费着实让人心疼的要命!

而且别忘了,这还只是煮盐而已。

就算是你把盐给煮出来了,想要把他卖出去,还要有能力把它们运输到大唐各州,还要在各州、县开店,或者找到愿意卖你的盐的店……

想想看,这是多么庞大的工程?

大唐那么大,想要从南到北走一次都要好几个月,哪儿是那么容易运输的?那些早就编织成的贩盐网络,哪里是那么容易插进去手的?

真不是房玄龄瞧不起李元嘉,而是他实在是没法相信一个闲王能干成这种事儿!

当然了,凭借着他大唐亲王的权势,如果韩王真要是下定了决心,愿意花上十几年时间,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做的话也不是不可能,可是那对他到底有何意义?

就为了赚钱?

更别说以房玄龄对李元嘉的了解,对方可不是什么莽撞之辈,这些年的低调已经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自家女婿是个少年老成的稳重性子,不可能看不出他插手制盐将会带来的危机!

上至皇帝,中间有那些控制盐业的世家,下面还有靠着制盐、贩盐为生的人们,谁愿意看到他贸贸然闯进来?

虽然这里面的利益确实很大,但是房玄龄不相信李元嘉会想不明白得罪这些人的后果,尤其是大兴宫里住的那位,真的会愿意看到自己的弟弟插手盐业?

所以对于自己大儿子的担心,房玄龄自然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只不过……

虽然房玄龄丝毫不以为意,但是会想起那时候李元嘉的眼神和表情,房遗直这心里却始终有些躁动,忍不住说道:“父亲,我总觉得这一次大王不是在说笑,说不定他是真的想要插手进去!而且我想他既然有这个想法,肯定就会有一定的把握!父亲,您可别忘了,韩王府既然能做出曲辕犁,一个月做出三百台翻车,说不定……说不定……”

“嗯?”

房遗直那边支支吾吾的说不定个没完,而房玄龄听了他的话之后不由得一愣,随即眼神一肃,表情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

“呵呵,干了!”

深吸了一口气,李元嘉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不就是一个海水晒盐法么?

别的不说,就为了咱们后面上千年苦难的老祖宗们嘴里多一丝味道,李元嘉也没理由当作不知道这项技术的存在。

无论如何,海水晒盐是必须要拿出来的。

李元嘉并不想让自己成什么大圣人,也没想过要把海水晒盐的利益收入囊中……他也没有那个本事,扛不住那些利益相关者的反扑。但是他相信一点,那就是如果自己想要拿出这项技术的话,贞观时代绝对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这个时代的主人,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或许到了中唐、晚唐的时候,皇帝也不敢去动那些豪门大族的利益,但是在这个蒸蒸日上的初唐,有什么是李世民不敢做的?

至少利益足够的话,动那些盐业的奶酪,李元嘉相信自己的二哥肯定会毫不犹豫!

所以唯一的问题是海水晒盐的技术,自己能不能搞出来?

海水晒盐难不难?

当然不难!

中国人虽然直到明朝的时候才开始用这项技术,但是在李元嘉看来,自己要真是下定决心去搞的话,无非就是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的问题罢了。

真正的关键在于,海水晒盐诞生之后的影响!

明清的时候已经可以用海水晒盐了,但是老百姓吃盐就便宜了么?

没有,因为朝廷需要用盐来赚取大笔的税收!

所以哪怕到了明清,尤其是清朝,海水晒盐让盐的成本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到了老百姓手中的时候却依然高昂无比。

因为食盐专卖,因为高昂的盐税!

所以可想而知,一个盐字里面到底有多么大的利益!

唐初的时候虽然没有食盐专


状态提示:第三章 决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