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来自地球村的报告>第九十八章 往事如烟
去脉,大虎静心听着内心一丝云雾缭绕日渐清朗起来,他说现在按您的指示东西已运到无锡乡下一位赵姓农民家里。真正知悉宝典来龙去脉在世之人非古龙莫属。假以时日,此事将永远尘封于世。古龙说这也是慧源主持生前的意思,老和尚临终之前曾来书信告我称;按目前时势判断,文物无论藏在寺院或落入私人手中都不安全,于事无补。反而横生枝节,遭事生非,与经典宣扬的佛之道,背道而驰。慧源希望待局势稍有安定,即将宝典捐赠给社会,弘扬佛教,倡导正义慈悲,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矣。

大虎听大帅这么解释心里豁然开朗。俩人如此这般攀谈,不知不觉两个时辰已过去。从屋里向外望,夕阳西下,小花园里还有几个工人在做修建围墙的扫尾工作。

大帅说:“前几天还在说修围墙的事,转眼间一砖到顶,一人多高的围墙已建起来了。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感叹道,“入乡随俗,上海这个地方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啊!”

“何以引大帅如此生情?”大虎不明袖里好奇问道。

“此地做事体讲究效率,做人讲究实惠。这是我来上海后与沪人‘搭脉’感悟到的两件‘脉相’噢,现在叫接地气吧,或者再换一种说法叫做‘我这个人有气场’,无论走到哪里,我的‘气场’都很强大,也就是人气足,为什么?因为我接近民众,与老百姓没有隔膜。我经常会到一只角子的茶馆店去‘孵豆芽’,夏天到茶馆店开的清水盆汤汰一把浴,有辰光兴致来了还同伙夫到小菜场去‘茄山河’,听听老百姓在说什么,想什么,蛮有意思格。”古龙说起自已的为官之道兴致高涨,又道,“我虽然从浙江总兵任上调到上海当道台,到了上海我就辞官了。为啥?我懂的。一个人无论在位做多大的官,总有下台的一天。权力是春药啊,亢奋一阵后就脱力了。何必呢?所以,是我自已不想干了。说句实在的叫‘识相’。勿识相,倒霉的日子在后头。勿是老天爷与谁过不去?这是天道。俗话说天圆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天道肯定有,信不信这是另外一回事了。自古以来逆天而动的人,没有一个有好果子吃,呵呵。

退休高官司说起客居上海当寓公的心得就像吃红烧狮子头那样心情老好格!他道:“我现在给上海人做生活认真讲究效率,为人处事讲究实惠起一个名称叫‘上海性格’。上海性格不是我老头子胡诌的名词噢。怎么来的呢?是中华文化与西洋文明的合作产品。先看现时的上海人吧,不仅是指本地原住民的浦东人。你到南京路走一圈,一块招牌如果不讨巧挂得不牢靠掉下来砸伤五个行人的话,其中四个是来自外地的现上海人。他们可能是江浙人,广东人,山东人,阿拉西北人和红眉毛绿眼睛,满身是毛,高头大马的欧美人和印度来的‘红头阿三’。所以上海人实际都是外地人,只是移民先后不同罢了。”

大虎听了一头雾水,问:“到上海来淘宝,过去叫淘旧货,有啥稀奇勿煞?”

大帅听了格格大笑不止,高兴得像个小男孩。老男人按现在说法就是老顽童,童心未眠。

“大虎,你还年轻,侬勿晓得,到上海来淘宝的人都是各地的大亨,三教九流,现在叫大佬,西方叫大鳄。比如你大虎,就是一个响当当的打工领袖,还是海归,得过满清末代皇帝的嘉奖,你珍藏的真金小元宝,要是被沪上有铜钿的人收藏了,你大虎就不用当寓公领班,侬自家也好当寓公了,哈哈!”大帅高兴得拍着大虎的肩膀,看得出老人是真心希望别人好。

古龙接着道:“还有铁蛋,还有西北过来功夫了得的崔家后生,还有河北靠京师附近的二个走江湖卖艺的两个孩子,小小年纪出来捞世界,不得了哇!还有做另外一行的,比如凭漂亮脸蛋吃饭的女明星阮玲玉,本地人有拆白党,奶油小生,还有满清中兴名臣以办洋务出名的明白人李鸿章的外孙女,做文字的张爱玲,这些人都是中央之国的人中豪杰啊……有本事的,有才艺的,有胆识的,有脸蛋的;有钱的,像无锡的赵老板,丁先生;有政见的像被谋杀的革命党人,统统涌到上海这块方寸之地来寻找自已的梦想。中央之国这么大,为什不到别的地方,偏偏到上海拜码头呢?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们,包括我这个退出江湖的老人,都是自然地流到天朝的人才高地——上海呀。这批聪明绝顶的人组成了上海人基本队伍,所以上海做什么都能做得好,除非他不做。”

大虎也有感而发道;“说起‘做生活’,上海人真是蛮有特点的,他们的口头语是‘差一艾艾也勿来三’,意思是干活要讲质量,不能糊弄人,这也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上海作为天朝开放的门户,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先。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呵。”

上海开埠后西方人带进来西方文明中的好东西,毋庸讳言,我们也要学,不能故步自封。古龙说到上海之所以能在瞬间崛起,天时地利当不必说,是老天的恩赐呀。天朝有几个具备上海这样地理自然条件的?绝无仅有,这就是资本,不服气也不行。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天老爷注定要让上海起飞的啦,其他地方没有这个条件。

“你看这些泥水匠,天色晚了,该收工了,他们还是东摸摸西摸摸,还舍不得走,他们做生活就是这个态度,这是溶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往事如烟--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