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娱乐全人类>第二百八十四章 舌尖上的思密达

张继洲退休了两年,已到了每日抱抱孙子,钓钓鱼,享受夕阳无限好的年龄。

家里的公司,已有儿子去打理,女儿也嫁得不错,不用他和老伴操心。

老两口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蔬菜自给自足,倒也闲适自在,夜晚,老两口都是晚上九点准时睡觉。

长期的坚持,培养好了作息时间,一到晚上九点就犯困,必须去睡觉。

然而,今天,张继洲到了十二点半依然精神得很。

他在网上和人激辩。

傍晚,他在钓鱼的时候,无意听到了河边几个小情侣提到了《舌尖上的华夏》,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导演拍的,而且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他们很是期待,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继洲很是愤怒。

他虽不是什么大人物,可也是土生土长的华夏老一辈了,人越老,就越是重乡情,华夏这两个字几乎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深深镌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

十几岁的人,当导演,还要拍舌尖上的华夏?

这名字乍一听就像是美食纪录片,如果是央视和一个知名大导演来拍,张继洲觉得没多大问题。

可是十几岁的人就有问题了。

因为这样的毛孩子刚进入社会,几乎什么都不懂,拍一些小东西玩玩,张继洲是没意见的,但是要拍舌尖上的华夏,那就不行。

现在到了冬季,河里的水少了很多。傍晚的时候,鱼特别好钓,可是张继洲为了守候晚上十点的《舌尖》,特意在家等着。

张继洲有个毛病。他即便对什么不满,也不会胡乱贬低,会经过自己分析之后才下定论,所以,他觉得自己一定要看《舌尖》,然后再到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是不好看的话。那就贬低死那个小导演。

他回到家后,弄好了闹钟,睡着了就让闹钟闹响自己。

好不容易等到十点,节目开始了。

跟随着解说员的节奏,看完一种种美食和伴随着美食发生的故事,期间虽有些许皱眉,可是张继洲却觉得,这个节目整体来说,十分的话,他能给九分。

因为其中没有什么夸大的成分。华夏的美食,本就是如此曼妙,令人神往,而且,镜头也没有用特效,食物炒出来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难看的豆花、好看的红烧肉,不经修饰,完完全全的实景拍摄和那沉稳的解说节奏,另张继洲甚至出现了错觉。

他看的时候,以为自己弄错了台,这哪里像是十几岁的导演拍的,三四十岁的导演,恐怕也拍不出这样不温不火,不徐不慢,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屹然不动讲解故事的节奏。

被扣掉的一分,是其中多了一些说教,他觉得这个美食节目关注的人文关怀更多了一些,可是细想下来,当今的社会。这些说教却是满满的正能量。

不过,真要让他给分的话,他依然会给满分,因为,导演是陆尘,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

张继洲在网上缓缓的打着字,刚才一大堆自称是思密达的人在网上发布了一些图片,说是他们思密达的食物才是美食。

张继洲看了,全是各色各样的泡菜,竟然有两百多种。

由于他自身的脾性,任何东西都是看了再评论,于是,在捏着鼻子看了三分之一,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头把老伴弄的那些泡菜坛子全给扔了。

什么玩意儿嘛!

一边腹议,一边打着评论,张继洲打了个呵欠,不过他并不想睡觉,一番战斗下来,让他竟然找到了年轻的感觉。

战他个痛快!

……

李希登录了自己的id‘李家的希望’,到《舌尖上的华夏》官网发表了一番评论后,和寝室的室友们,逛着评论区,看着其他人的评论。

“李希,李希,快,快,刷新第一页,那个‘老而弥坚’又发布评论了,我去,这次的评论更犀利啊,看了很有感觉,咱们给顶上去。”

室友的叫唤让李希手一抖,鼠标差点丢掉,她很快就镇静下来,抓住鼠标,点到评论第一页,看室友说的那个‘老而弥坚’的评论。

“《舌尖》的《脚步》,描写了采蜜少年,养蜂人,麦客,江浙夫妻船,各种面食,黔州打工夫妇等人的故事。

每个故事中,都有一种或几种食物作为线索,而侧重描写的,却是人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非常内敛,隐晦的,也非常符合华夏人特点的,而情感的强烈部分,却“尽在不言中” 地被食物的画面所传达了——

譬如片中不厌其烦地描写了黔州鱼酱和稻花鱼的复杂工艺,事实上已将难得的打工父母与孩子团聚的时光一并描写了。

而在短暂的团聚之后,父母几句看起来很平淡的“走了啊,别想我们”便离开了孩子,但那种感情,却仿佛浓缩在了几罐随身带走的鱼酱中,另其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

除了食物,还有什么更适合成为华夏人的情感寄托呢?除了华夏人,还有谁会在吃中倾注了如此的情感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舌尖》的意图也许已经并非单纯客观地描述食物本身的工艺,口感等内容,而是将食物做成了一个线索,去纪录中国当代社会下,人性的美好,人们为了生活的奔波,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然而,思密达国的网友们,你们晒出的泡菜,千般广告,万般取巧,我只问一句,这东西,真的是人吃的吗?”

“好!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四章 舌尖上的思密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