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恭作是当世第一名将,这是公认的!狄青当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胜过孟恭作,甚至就连和孟恭作打成平手只怕也难!
当然……狄青上一次和孟恭作交手,两人斗智斗勇之后,确实是互有胜负。 但狄青是凭借最后的误打误撞才扳回了一点颜面的,不然的话,孟恭作三番四次分兵,狄青根本就拿他毫无办法;
现在的狄青,还需要磨练,而孟恭作……依旧是当世第一,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但是萧莫知道,一个孟恭作不代表什么,而且……以前辽国强大的时候,孟恭作确实是当世第一名将,但是现在辽国没落了,那孟恭作还会天下无敌么?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国家到个人,都是一样,没有实力的话,你就没有争雄的资格!
所以在萧莫的心里,现在的狄青,价值是远远高于孟恭作的。但这是在如今安辽两国的实力对比之下才有结果。
为什么狄青一心想要跟着萧莫去打西京?
狄青自然不会是盯着获罪或者斩杀辽帝的功劳,狄青想要的,就是一个机会!
一个证明他不比孟恭作差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萧莫自然是也愿意给狄青的。
要是狄青能打败孟恭作,那么狄青就是理所应当的当世第一名将。
有了当时第一名将的威名,相信一定可以镇住许多小国和部落的,所以……萧莫巴不得狄青能击败孟恭作。
但是……萧莫却为什么拒绝狄青来西路大军的建议呢?
原因很简单,萧莫说了,这是因为他要平衡东西两路大军的实力。
现在太原的将领中,有狄青和杨排风,还有曹向、傅恒这两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其他的人中,杨洪是最勇猛的,魏平章和何定是最有经验的。卢作和赵冠缨一个是智大于勇,一个江湖出身,更像是萧莫的家将。
而梁争和种谔两人都还是小屁孩,需要历练。
虎贲营是肯定要留在萧莫身边的,而且杨洪的骁骑营也肯定要跟着萧莫,因为杨洪这家伙,不是萧莫还真有些压不住他,或者说是,用不好这位猛将!
不是说李准比萧莫的威信底了,也不是说李准用兵不如萧莫,而是杨洪这家伙就只听萧莫的!
这样一来,萧莫这边就有了杨洪、赵冠缨还有梁争和种谔,都是年轻的将领,所以萧莫需要一位老将压阵。
魏平章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是萧莫肯定会选曹向,因为傅恒和曹向这两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是肯定不会让他们待在一起的,那样的话有些浪费人才。
最后,卢作肯定要跟着萧莫的,因为卢作本来就是萧莫带出来的人。
这样一来,萧莫这边就有了六位大将,而太原现在一共也才十一位将领!
所以萧莫不能再要狄青了,那样的话就显得萧莫矫情了。
一共十一位大将,你得了六位,虽然说有两位将领是年轻人,但是也够了吧?
反观李准那边,只剩下了傅恒、狄青,还有杨排风和何定还有魏平章,基本上都是太原的老将了,狄青以前也在太原任职的,这五人中只有杨排风是后来才参军的;
这样的话,就显得比较公平,李准这边虽然少一位将领,但是剩下的将领都是经过了战场上面残酷磨练的,他们更有经验。
而萧莫这边,虽然杨洪够勇猛,但那只是冲锋陷阵厉害,说到掌控全局的将帅之才,杨洪比狄青可是差远了。而且,萧莫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是以前太原或者西北军的老将,所以这样分配的话也不会有人再说什么了。
但是萧莫不带着狄青,怎么说萧莫是希望狄青打赢孟恭作的呢?
问题就在于狄青的二十万骑兵!
这是安朝最为中坚的一股力量,狄青年纪轻轻就掌握着安朝的中坚力量,这本来就是一种殊荣!
况且,谁说孟恭作就一定在西京了?
耶律洪基虽然昏庸,但是他不傻,不可能在萧莫攻破了代州和云州以后还躲在西京里面不动的。
那不是给萧莫一个瓮中捉鳖的机会么?
所以萧莫才让狄青到东路军去,因为萧莫知道,未来的战局虽然会千变万化,但是辽国败局一定,将来不管怎么样变化,也变不到哪里去。
若是大军压境,耶律洪基肯定会选择转移,毕竟西京不是他的老巢,耶律洪基到时候弃不弃城是完全没压力的。
要是耶律洪基一转移,那么肯定是往东边转,因为西边是夏州,再往北的话,是草原。
现在的草原,已经不属于耶律洪基了,或者说是……耶律洪基也好,辽国也好,对草原的掌控力他们一向都很薄弱。
这也是为什么草原上的那些首领说造反就造反的原因。
西边和北边都去不了,南边又是大军压境,所以耶律洪基到时候只能让东边逃,要么驰援南京对抗安朝的东路大军,要么躲回中京去,但是不管耶律洪基怎么选择,最后都避免不了与安朝的东路大军一战!
这就是萧莫心里的想法,不过萧莫并没有和狄青说清楚,只是对狄青说道:“既然你自己也没有把握能战胜孟恭作,那便服从军令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分内的事情!至于孟恭作……我再与你说一句,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就算这个敌人强大到没有软弱的地方,那么……他也一定会有一个软弱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以弱胜强的战列会出现的原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