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征是有权限的主管之一,有他在,他们就不用爬管道,直接从正门出来。
这时天色已经不早,把地下研究所重新关好,他们一路加速,在天黑前回了西峰加油充电站。
第二天一早,他又带人重回研究所,开始搬能用的东西。
和外面差不多,这里仪器也是损坏得厉害,包括杨浩期待的超级计算机,大型服务器,全都坏了,以现在的情况,也没法修理。
他们只能把极少部分能用的拿走,再就是拆出些没坏的配件,期待以后能派上用场。
不过对他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只要“晨曦”的主机没坏就行。
主机一直在赵尔征教授手上,看到主机时,他才惊讶地发现,主机居然只有手提箱大小——可能就是因为这么小,才没有损坏。
据赵尔征博士说,“晨曦”主机采用了刚刚研制出来的量子芯片,所以这么小个。
这种芯片其实还只是半成品,不久前才在母公司研发出来,全世界的数量不超过一个巴掌,送到这当“晨曦”主机,是想借机进行测试。
量子芯片!
这个词让林浩阳吃了一惊,不过这些日子他见多了高科技甚至是黑科技,倒是没失态。
至于外面那个飞行球,只是晨曦的分身。
灾难发生后,被困于仓库的众人利用仓库材料,做出了这个电子球(飞行只是它功能之一),又将晨曦的程序复制了一份进去,让它从通风管飞出来寻找救援。
因为硬件相差太多,分身连本体发生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所谓差太多,主要是量子芯片就这一个,真要说材料,拆用了整个仓库,电子球的黑科技一点也不少,比如为了从通风管出去,它具备自如变化形状的功能,本体就没会。
除开“晨曦”,这次对他来说,还有件大的收获,他们终于解决了电的问题。
这个研究所一共有三套后备电源,两套高级的都损坏了,存下来的这套是老旧的柴油发电系统,发电机组快有卡车车厢大小,还好有自带可拆卸滑轮,安好滑轮,花了不少功夫,林浩阳才带着众人把它从地底推出来。
这下终于有了合用的电力了。
除开这,他到这的最初目的也圆满达成。
这栋大楼确实是“强海电池”的研究所,有云星完备的电池资料,已被他收入囊中。
不过资料归资料,就算内容详细,工艺流程这类都有,但要想在地球上白手起家,从一片空白建起实实在在的电池工厂,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最基本的,钱的问题。
别看他存折里还有几百万,这点钱,放在电池工厂面前,还不够地球主要国家注册产品专利的。
要知道,资料中的五类电池体系里,随便哪一类,仅算最简单的第一代,专利都有数千,就算他对专利注册的手续费没有概念,只想想支持专利法的全球国家的数量,没有几千万,肯定别想。
建立工厂需要的资金那就更加庞大了。
看来还要另外想办法。
找人投资?
他技术的来路没法明示,找投资人那是自找麻烦。
那么,人工智能?他灵光一闪。
当然,不是晨曦。
地球的科技水平和云星差了几十年,云星现在也才勉强完成一个晨曦,地球那边就别想了,就一个量子芯片不知道要花地球多少时间。
他想到人工智能,是因为记起了杨浩的话,杨浩之前说过,常用的人工智能已经有了。
于是在忙完之后,他就找到了赵尔征博士。
这时已经是三天后了。
赵尔征博士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正和仅余的几个研究员在聊天,谈的居然是如何继续完善晨曦的事。
对这些家破人亡的幸存研究员来说,晨曦可能是他们仅有的寄托了。
听到他的来意,作为研究出晨曦的大拿,赵尔征博士表示,他们团队有很多相关的资料,也有包括用在各个方面、各种版本的人工智能。
他考虑了下,决定拿个早期的手机软件版版本——他这是去地球用的,可不希望水平太超前,要不是这里没有,他肯定会选择最原始的版本。
考虑两边电脑多半不一样,他用晨曦的分身,也就是电子球,把这个版本拷贝下来。
拷贝过程中,他发现,晨曦的存储量极大,拷贝速度又快,于是就把另外的版本,后来干脆把赵博士收集的所有资料全存了进去,最后还没占用晨曦存储量的百分之一。
虽然两边计量单位不同,他无法理解晨曦的硬盘有多大,但他估计,上万tb肯定有的。
在取得最高级管理权限后,他把晨曦分身带回地球。
让晨曦分身变形,以电子仪表模样套在手臂,带着它,他在云星找了个远离人群的僻静角落回来,一路回了租住的屋子。
这里有原主人留下的电脑。
开了电脑,无论是网线还是无线网,晨曦分身告诉他,格式不符,无法对接。
和之前担心的一样,两个不同的世界,计算机语言并不相同——事实上,连最基本的硬软构cd是不一样的。
不过,他对电脑的了解就比懂得操作强那么一点,根本没有办法处理这问题,苦恼之余,还是晨曦帮想出了主意。
那就是,让它从头开始学习地球的计算机知识。
还好,晨曦是无比强大的人工智能,他只需要提供学习资料就好。
先拿纸质资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