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合天宜火了,广告赚的手发软。
而白雨涵,也无可置疑的火了,如果说,以前出门,他戴个无框眼镜就能隐蔽了。现在一出中钢国际大厦的门,就有路人粉丝,围过来,然后指着他说:“王大锤!”
然后冲着白雨涵要签名,要合影。
害得他现在都不敢光明正大的去见佟丽亚了,只能七拐八拐,确定自己没被人跟踪和认出来,才偷偷的电话联系佟丽亚,开房打.炮。
而伴随着《万万没想到》的火爆,身为主角和导演的白雨涵,也是通告不断,很多媒体杂志,都想要对白雨涵做专访。
对此,不是很热衷访谈的白雨涵,挑挑捡捡的选择了几家媒体杂志,接受访谈。
选择的第一家,就是《中国企业家》杂志。
这是创刊于1985年的杂志,主办单位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要记录企业家的成长经历,号称是只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家》面对的读者群体,都是有创业背景,和打算创业的人士。
向他们推广别人的成功经验,打造中国企业家这个阶层的意志,致力于使企业家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主流人群。
带着推广微概念的想法,白雨涵就在万合天宜的办公室,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的采访。
大约三天后,这次访谈,就以采访口述加以整理的方式,刊登在第298期当中。
《中国企业家》:“一,你是企业家吗?”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企业家,直到目前。我依然当自己是一个演员,一个因为没人找我拍戏而自己找自己拍戏的导演。我拍喜剧,是因为我是周星驰的粉丝,我喜欢以搞笑的方式,来解读一些东西。我也有不搞笑的一面,但是笑是最节省成本的。”
“事实上在万合天宜成立之前。我们并不清楚怎么去做公司,我们的最开始的一批创业者,都是很草根的一群人。那时候基于我的一个信念,在网上拍一些片子,肯定能赚到钱,我们成立了一家工作室。”
“在2006年的大半年里,我们从庐州走到魔都。又从魔都迁来京城,我们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摸索了很多。后来我们的团队加入了很多新人,王子文总经理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女强人。我把公司交给她管理,我把内容创作交给自己,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创作者。”
“《万万》这项目是去年年底就萌发了。事实上主题曲,也是在去年推出的。不过因为中途我们万合天宜有了一次在传统影视领域的探索《爱情公寓》,所以很多短片计划,都推迟了。现在《万万》播出了三集。点击很疯狂,像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把白剑客这个品牌推广开来,然后用一个霸道的喜剧来收割!”
“具体地说,我们对观众的思维是碾压式的。我们了解观众想看什么,所以我们用节奏疯狂的控制他们。我拍喜剧一向很霸道,用很多卫道士的话来说,低俗和粗俗,别人的喜剧是隔靴搔痒,我拍的喜剧一定是一拳打过去,我需要这样的效果。或者说,你做迷你剧,你需要这种效果,因为你把一部电影剧情浓缩了,你不能把效果也浓缩了,你的效果一定要是加倍的。”
《中国企业家》:“二,万合天宜如何赚钱?”
“我的野心是用便宜的制作和昂贵的大脑赚更多的钱。”
“《万万》火了之后,很多朋友问我,你广告费涨了多少。我说涨了很多,十倍,以前我们是万和十万为级别,现在是百万为级别,一集的一个广告位。从一开始,我的主张,就是降低显性成本,增加隐性成本。”
“以前的广告大家的思维都是要做高大上,拼制作、拼团队、拼明星,大部分的客户需要看到这些才愿意掏钱。我要改变这种观念,我告诉他们,我不会拍高大上的东西,或者说我现在很少拍,我们拼的是脑力,是创意。”
“我们会因为一个1分钟的广告片,开几天的会议来讨论它的表现形式。我们就是要用这种很便宜的成本,加很厉害的创意,让客户掏钱,我们就是要别人花更低的成本,赚更多的钱。”
“现在我们还是以广告营销为主,而从我们在工作室上面成立万合天宜之后,我们的方向,是做内容出品方。我们要做自己的影视业务,然后开发衍生产品,往更宽泛的一个影视公司靠拢。”
“因为你要做衍生品,你需要一个很红的品牌,我们就是要打造这样的品牌,然后发掘它的衍生价值。以前我们跟视频网站合拍,现在我们要保留版权,我们要做自己的ip,然后开发。事实上,现在《万万》的第一季剧本基本上搞定,第二季已经开始头脑风暴了。此外,已经有电视台邀请我们推出电视版,然后大电影项目也提上日程了,游戏、书籍、服装等等,都在计划当中。”
《中国企业家》:“三,如何处理导演和企业家身份之间的冲突?”
“我觉得我挺有商业头脑,我也很会说服别人相信我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做广告来赚钱,我们设想过很多种广告构思。这是一种很好笑的状态,你一方面要去创作东西,做导演,一方面你又要用创作的东西去挣钱,你得做商人。”
“这是一个很对立统一的状态,我们试着把广告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我们不单独拍广告,我们用艺术来包装它。这或许就是一种遮羞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