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你可知道冉闵的《杀胡令》吧!”刘宇淡淡的开口道,语气显得十分平淡对于这个世界前十名的超级屠杀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周浩却猛然一惊,险些站不稳,刘宇之前说了倭人不能留,现在有提起冉闵的《杀胡令》,白痴也知道刘宇想干什么。
武悼天王冉闵(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安阳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
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冉闵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结果,此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恰巧相遇,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还没等胡人迁出,冉闵就颁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冉闵亲自带队,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一日之内,便有数万胡人被砍头。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尸体被抛在城外,成为野狗豺狼的晚餐。
从“杀胡令”的时代背景来看,虽然有些残忍,但并无过错。基于五胡乱华的大形式下,是为了维护本民族的利益来采取的命令和行动,符合当时时代下的民族需求。
全文为: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我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
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对于冉闵刘宇是真心佩服,如果没有他的杀胡令,北方的汉族是否还能够等到杨坚横空出世都是个问题,刘宇最喜欢文章莫过于此。
前世他总喜欢拿起来读一读,这能让他感受到那时候的无奈,五胡乱华的悲剧,那种恐怕的民族融合,完全就是汉族悲哀,文明的毁灭。
千百年来汉族华夏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发生过这种悲惨事情,内斗牛叉的司马氏,外抵渣渣的他们简直就是害人又害己。
国家亡了,甚至差点让华夏完全沦陷,汉族灭亡,司马可谓就是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好事没几件祸害遗百年。
“微臣知道,乃冉王所颁布的杀胡令。”周浩最后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道,尽管他已经猜到了刘宇的想法,可正因为猜到了这才让他心惊不已。
“好!了解就好!孤王要你在九州颁布杀倭令。”刘宇点点头,淡漠的开口道,对于这次的杀戮刘宇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大王这恐怕不妥吧!”看着刘宇那淡漠没有丝毫情感的语言,周浩不由再度开口道,这个任务完全泯灭良心的事情。
不过对此周浩也不是很在意,经过了风风雨雨的他这种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反正这事也绝对不可能遗臭万年。
君不见冉王屠杀的异族恐怕不下于一千万,最后不是好好的,后世骂他基本没有,反正又不是白起一样屠杀自己人,心里负担还是没多少的。
可问题不是在这里,而是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冉王屠杀那是恢复华夏,可这倭人好像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华夏的事,一旦下手那些老古董绝对能够喷死他周浩还有汉国。
周浩不得不再度开口道:“汉王这件事属下愿意做,可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