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恍然道:“是了,老太太,赵姨娘晋升为平妻的事总要经过老爷的同意才行。如今老爷不在府上,这事还是不要着急,等老爷回信之后再办也不迟。”书信一个来回就是一个月,到时候探春那死丫头恐怕已经上路了,没有她在一边,这事儿啊也就黄了。
王氏打的好主意,不过贾母却未必会让她如愿。这些年贾母的权威受到了王氏的抵制,特别是在宝玉的婚事上,让贾母很是恼火。如今有这么一个名正言顺打压王氏的机会,贾母又怎么会放过?
于是贾母淡淡的道:“政儿一向孝顺,况且这也是对贾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政儿又怎么会不同意?政儿要是真不同意,到时候再改回来也就是了。”
王氏几欲吐血,谁不知道老爷最是纯孝?老不死决定的事哪里有反对过?难道就这样让赵姨娘那贱人和她平起平坐?不,她不甘心!
贾母对周围人吩咐道:“赵姨娘升为平妻,此事事关重大,必须要给办好了,绝不容许有丝毫的纰漏!谁要是敢在其中捣鬼,丢了咱们贾家的脸面,休怪老身不讲情面!”
贾母手里的拐杖在地上敲出咄咄的声音来,仿佛一下下的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周围的人都谨慎的答应了下来。
探春见状终于是放下了心,只要姨娘能够成为平妻,她远嫁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然后她趁机道:“原本郡王爷听说我还有个弟弟,准备要多加培养的,只可惜郡王爷恐怕不能在京中久留,所以思来想去就托付给了雍亲王。”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如果说赵姨娘晋升为平妻王氏还能忍下来,那么贾环有可能成材这事就是她万万不能忍的!
赵姨娘出身卑微,举止粗俗,便是成为了平妻,除了她面子上不好看以外,对于她来说还真是没什么可以顾虑的。可贾环不同,都说宁欺白头翁,不欺少年穷。虽然她极力将贾环往歪的地方养,可他到底年纪还不大,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改变的机会。
王氏争权夺利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荣国府的家业以后都传给自己的儿子么?如果是让贾环出息了,对她的宝玉来说岂不是很危险?所以一听探春这话,王氏就敏感的叫了起来。
探春笑了起来,“环儿不是读书的料,往后四爷府上会派人来教导环儿武艺和排兵布阵,将来让他投入军营,是好是歹就看他自己的了。”
“什么?不行!”
“什么?不行!”
两声尖利的声音完美的演绎了一个二重唱,却是王氏和赵姨娘二人。
王氏语气中满是不可置信和不甘,她的宝玉如今还未出仕呢,怎么贾环那小贱人居然就已经前程有了着落了?他若是入伍之后再立下几个军功,将来岂不是要把她的宝玉给比下去了?
赵姨娘声音中就完全是惊慌了,三丫头就要远嫁了,往后就剩她和环儿娘儿俩相依为命了,三丫头让环儿从军,万一打起仗来,环儿要是有个好歹,让她可怎么活?
赵姨娘生气的道:“环儿可是你亲兄弟,你怎么能将他往火坑里推?军功是那么好拿,谁都能拿得到的吗?那得看你有没有那个命!我不求环儿有什么大出息,只要他好好的就行。三姑娘,你去回了郡王爷和雍亲王爷吧。”
探春的脸顿时就阴沉了下来,她好不容易才求得林姐姐同意提携环儿,姨娘这样岂不是让她难做?况且没有出息岂不是一辈子都要受太太的打压?
王氏眼神闪了闪,笑了起来,“三丫头这也是好意,你不要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
赵姨娘说的那句话还真是提醒了王氏,确实,军功不是那么好拿的,贾环要是入了伍,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如果能死在战场上,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去!”
一个突兀的处于变声期的男声让众人的目光全部都转移到了门口,却见贾环站在那里,也不知听了多久。
赵姨娘急匆匆的跑过去拧着贾环的耳朵就开骂:“去什么去?去找死不成?”相比起元春的郁卒,贾府众人也是喜忧交加,喜的是贾家在有了位嫔妃娘娘之后,又出现了一位王妃。
虽然是侧妃,可满蒙人家的侧室和正室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地位都是非常尊贵的。何况以贾家的身份,庶出女能够成为郡王侧妃已经是万万想不到的好事了。再说,多一位郡王侧妃,贾家姑娘的身份也无意间被抬高了,这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忧的是,探春所嫁乃是漠北蒙古,远离京城,贾家想要借郡王的势恐怕是不行了,估计除了迎亲时能够沾点便宜,以后就很难沾光了。并且,探春远嫁之后,贾家已经没有第二位身份合适的姑娘进宫去帮元春固宠了。
惜春?惜春是宁府嫡女,和元春身份不相上下,怎么可能贾珍了,就是贾母也不可能浪费惜春这嫡出的身份。
所以现在贾府众人可是痛并快乐着啊。
探春很快就回府待嫁去了,一进门赵姨娘就扑了上来,嚎啕大哭,“三姑娘你怎么就被郡王爷看上了?那蒙古是人去的地方吗?”
王氏冷笑道:“皇上都送了那么多公主去蒙古,怎么,难道三丫头比公主还高贵不成?公主都去得,偏她去不得?”
王氏虽然恼怒探春不能再被她掌控在手里,也恼怒没了探春元春那里没有固宠之人,不过一想到探春要嫁去漠北蒙古那样的苦寒之地,指不定没几年就一命呜呼了,又有些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