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十年
近十年中,作为全球橡胶的主要垄断者,威廉在西非的橡胶园获得了总计高达5000万英镑的利润。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垄断地位,威廉在东南亚出产橡胶后果断压低了橡胶价格,希望由此阻止橡胶种植业在当地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德国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外交灵活的外交手段,争取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和平。作为美西争端和英布战争的既得利益者,威廉对此感到满意。

但是从1910年开始,世界再次变得不安静起来。

首先是日本扶持台湾豪族发动反清起义,而后,利用两江新军被派往台湾的机会,浙江光复会策动了杭州事变,在杭州停靠的新军第一旅宣布“反正”,他们利用光复会提供的弹药,迅速攻下杭州城。

风雨飘摇的大清朝终于被这最后一根稻草所压垮。在英德国两国公使的建议下,保庆帝下诏逊位,延续270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不过,保庆帝这只是以退为进的办法。北方六镇新军依然终于皇室,保庆帝在登基以后的政治改革也获得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所以以此为契机,皇帝放弃了大一统和**主义,以五族共同的形式组成东亚联邦。其中汉地十八誓称中华共和国,东北改称满洲国,新、甘、宁成为回鹘斯坦,内外蒙合称蒙古国,三大藏区也统合成为**王国。

保庆帝对各国享有宗主权,称为国家元首,同时也兼任满洲国国王,这一点和德国的体制如出一辙。

联邦首都设于热河,北京则为中华共和国首都。

中国政治局势的突变,引发了列强间,尤其是俄日两国的激烈纷争。按照日本政府一贯的对华政策,联华抗俄是其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则是寻找合适的机会将台湾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

布尔战争结束后,俄国政府在英国的支持下加紧对中国北方的控制,虽然巴黎会议上,德国承认俄国在中国长城以北地区享有优势地位,但是维护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也是德国所坚持的。

在中国大一统的情况下,俄国在北方的地位问题还不是那么惹人关注,但是当帝国分裂后,长城以北地区分成三个彼此**的政治实体,而且都和中国的主体——中华共和国分离开来,如此就使得俄国在该地区的地位问题凸显出来。

1911年,俄国政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口中国分裂的事实,宣称巴黎条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进而向各国暗示:沙皇将在适当的时机兼并中国长城以北地区。

俄国的主张自然遭到日本的激烈反对,不过沙皇为了实现“黄俄罗斯”的霸业,在远东地区努力经营了十几年,岂能因为日本的反对而就此收手,两国矛盾随即升级。

这一次,英德两国都意识到俄日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程度,一方面,日本的实力比甲午战后大大增强,尤其是海军实力远远超过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另一方面,随着北华铁路和俄国中亚铁路的并轨,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兵力投放以及后勤补给变得十分快捷方便,因此俄国从上到下都决心放手一战,从而使帝国在东方的疆域扩充到温带地区。。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qidia.阅读。)

p:最近对情节的构思反复考虑后,还是选择了以稳为主的策略,作者原本计划要加入布尔战争和英国干一场的,不过经过综合考虑,感觉变数太大,难以把握,所以还是直奔一战更符合德国的战略规划,也更容易把握。9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七章 十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