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二百二十章 局势(上)

这天晚上,威廉做了一个噩梦,梦到德国在将要爆发的大战中败北,国内发生革命,自己也被从皇帝宝座上赶了下来,亡命他乡。

醒来后,威廉越来越觉得,当前的情势和历史上一战前的形势何其相似?

从本心来说,各国都不愿发动大战,因为缺乏必胜的把握,但是形势的发展却逼迫当权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冒险发动战争。

当前情势下,法国人无论菲利普国王还是外交大臣塔列朗或者陆军的将军们,他们谁都不想和德国开战,所以他们是希望死死的控制住巴尔干的形势,使战争不要爆发。

不过,开战的主动权在保加利亚和希腊一方,最近十年来,两国和法国本就一般的关系变得更加平淡,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保希两国都更为亲近德国,其次是英国和奥国,这除了德国强势的经济影响力的因素外,也和两国王室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无论德国还是英国都不愿冒着损害和保希两国关系的风险,对可能的战争进行强力的阻止。

如果英德两国齐心协力,那么无论保加利亚还是希腊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但是无论乔治五世还是威廉自己都想在保希两国面前充好人,自然不愿采全端的手段迫使对方屈服。

可是,保希两国在本国军队和民意的要求下早已经是磨刀霍霍,面对土耳其在欧洲的这片领地,就差最后动刀了。

在法国的要求下,英德奥俄四国同时对保希两国发出了希望两国维护地区和平的倡议,但是暗地里,英俄两国却争相输诚。表示这并非自己国家的本意,这么以来,保加利亚和希腊两国自然心里有了底。加上奥国自始至终都是保加利亚的绝对支持者。因此,到此为止如果德国不站出来反对。那么发动战争已经是毫无悬念了。

不过,最后关头,无论保加利亚还是希腊都毫无例外的要征求德国的建议,作为欧洲大陆的强权,德国的态度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为此,斐迪南国王在访问了维也纳后,旋即又访问了柏林,他需要威廉的亲口承诺才能彻底放心。

斐迪南前脚到柏林。法国外长塔列朗后脚就到了。

法国内部经过长时间的争辩,谁也未能说服谁,即使是军队内部几乎也是主和和主战的将领各占一半。不过,阿尔萨斯和洛林成为压倒主和派的最后一根稻草。莱茵河作为法德两国的自然国界,这一观点自路易十四以来就不曾改变过,作为军人,如果这点荣誉感都没有,还真是不称职的。

由于英俄两国已经秘密保证,一旦德国和奥国对法开战,则两国同时对德奥开战。所以法国陆军

同时,为了促使法国下决心和英俄结盟,英国在魁北克问题上向法国做出重大让步。承认了魁北克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加入加拿大联邦,同时英国还将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地区的石油开采的40权益出售给法国。 摩苏尔油田自1908年被发现后,一举超越巴库油田,成为全世界最高产的大油田,其单个自喷井的产量便达到了罗马尼亚石油产量的总和。

虽然英国开出的价格不低,但是这毕竟解了法国举国上下滴油不产的困境,彼时由于钻探技术还不过关,北非地区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油田都还没有发现。

塔列朗选择这个时候高调访问柏林,其实质在于为法国军队的备战争取时间。以达成在战争初期在西线集结优势兵力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目标。

对于法国人的阴谋,威廉自然是毫不知晓的。他认真的和塔列朗讨论了巴尔干各方可能的妥协方案,塔列朗则表示。法国愿意对土耳其施加压力,对保希两国做出领土上的实质性让步。

一时间,整个事情仿佛一下有了转机。

三天后,一份绝密情报被呈送到威廉面前,这是德国在法国的最高级间谍发回的消息,此人是法国国防部长的机要秘书。虽然对法国决心动武的确切情况并不知情,但是他大体了解英法之间的秘密谈判已经取得重大成果。

由此,德国外交部和总参谋部的高层判断,英法之间的交易一定是英国支持法国在巴尔干动手为必要条件。这意味着法国和英俄已经决心发动一场针对德奥极其盟国的欧洲大战了。

虽然私下里,明斯特和英国首相格雷有着二十多年的交情,但是在涉及国家大事上,这些都是不容被私人感情所左右的。

外交部方面,无论从英国还是从法国得到的情报大部分都是令局势缓和的好消息,可越是如此,威廉就越是感到担心。

他担心的倒不是战争的突然爆发,而是法国会彻底倒向英俄同盟,这会将局势演变为历史上一战前的态势,虽然德国在远东还有个酗伴,可谁知道关键时刻许子靠不靠得住呢?

按照道理,塔列朗这个老狐狸是不会轻易放弃法国得来不易的“最后出牌权”的,难道土耳其就如此重要吗?或者自己这些年来根本就是在执行错误的外交方略?

威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要自己判断当前的实力对比,并仔细数理德国的外交局面。

就德国内部来说,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不仅是德国努力拓殖海外殖民地的十年,也是德国在欧洲势力不断扩张,并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年(讲话稿来了)。

和拓殖非洲殖民地不同,德国民间资本虽然不愿意将资本投向他们不熟悉并且风险极大的海外,但是却非常愿意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章 局势(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