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我是东北出马仙>第一章 夜路上的黄皮子

我叫高天赐,我爸妈给我起这么个名字,是因为感谢上天的恩赐让他们能有孩子。我来自一个断子绝孙的家庭,很多读者可能好奇了,你家都断子绝孙了你从哪来的呢?故事要从我爷爷年轻的时候讲起。

我的老家叫做三撮房,顾名思义,这里起初只有三户人家,地处黑龙江省大庆市与吉林松原市的交界处。当时还是三几年,那是个动乱的年代。但是村子里来了一户新人家,据说是朝鲜人,男人叫朴丙旭,偷渡过来看望在这边的亲戚,哪知人家早已不在,后来不愿意再回去就在村子住了下来,我爷爷心好,在我家旁边滕出了一块地方帮他家盖了房子,从此以后就做了邻居。而朴丙旭为了感谢我爷爷,一直尊称他为老叔,实际上俩人没差几岁。

朴丙旭他们家在朝鲜那边一直就是以打猎为生,来到这边也依然如此。村子里的老人包括我爷爷也劝过他们,说你打打什么野鸡兔子的不要紧,遇到胡黄常蟒你可别招惹。哪知道人家不信,在朝鲜也不是没打过,莫不是畜生这玩意外国的就凶了?就这样,遇见什么宰什么,碰到什么抓什么。

直到有一天,朴丙旭进山里采山货,刚刚挖了个猴头菇正要去对面树根找一找,老山里人都知道,猴头菇这东西一长就是一对儿,一公一母一大一小,你发现一个对面不远一定还有一个。正扒拉着就觉得枯树叶子底下有什么东西动,划拉开一看,底下是一窝黄鼠狼崽子。当时城里正兴皮草,这黄鼠狼皮虽然比不上貂皮,却着实也能卖个不少钱,但是眼看这一窝崽子也太小了点,就算扒了也顶多当碎皮子卖,三块五块的不值当费这事。正寻思呢,也是该着有这一步。大黄鼠狼知道窝被动了,寻着气味找了回来。一人一兽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对峙着。黄皮子看看窝又看看眼前的人,眼中满是愤怒。而朴丙旭此时琢磨的却是怎么把这只大的捉住。

毕竟从小打猎,他知道要是去追肯定是追不上。于是拿着棍子捅了捅窝里的崽子。大黄鼠狼一见果然着急了,炸着毛呲着牙口中发出“咔咔”类似于人打喷嚏的声音。朴丙旭一看管用,伸手抓起一只崽子朝着大黄鼠狼晃了晃,大黄鼠狼更加焦急,想要扑上来又不敢。此时一不做二不休,朴丙旭心里一发狠,活活的把小崽子皮给扒了。大黄鼠狼此时也不叫了,眼睛通红的看着他。他倒也没想那么多,就寻思怎么把这只大的逗过来,于是就这样,当着大黄鼠狼的面儿,他把那些崽子的皮挨个都扒了下来。最后,那只大的也没过来,只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转身就进了林子。见大的跑了,朴丙旭心里别提多丧气了,把那些血淋淋的皮毛往背后的筐里一扔,回到家媳妇叫他他也不理。

事情并没有就这么过去,晚上一家人刚睡着,就听外面淅淅索索的声音,朴丙旭披上外衣出去一看,一只和白天见到的那只一模一样的黄鼠狼口中正叼着一只母鸡,鸡脖子上流出的血把它胸前那撮白毛都染红了。气得朴丙旭抄起铁锨就要拍,黄鼠狼蹭的一下窜上了墙头,眼中一点慌乱都没有,反而又回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这才跳下墙头转眼不见了身影。刘炳旭进鸡架一看,里面一共十二只鸡,一只没剩,每只脖子上两个血洞,一点拖拽的痕迹都没有,显然是熏晕后挨个咬死,并没有打算拖走吃,单纯是出于报复才这么做的。这下可把朴丙旭气坏了,打了半辈子的猎,反倒让畜生给欺负了。他进屋往肚子里灌了三两白酒,话也不说倒头便睡。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猎枪汽油进了山,家里的女人跑出来给他送干粮才看见这一地的死鸡,问他咋回事他也不说。

路上憋着一肚子气直奔黄皮子窝,朴丙旭拿着猎枪开始翻弄,想要找到被扒了皮的那些崽子,倒上汽油一把火烧了才能解气。谁知这一顿翻弄却一无所获,别说尸体了就连血迹都看不见。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于是开始端着猎枪漫山遍野的找,直到天黑也没看见黄皮子的身影。

傍晚回家,家里的女人看他两手空空回来便觉反常,以往这个时候回家,即使没有个什么山鸡野兔,最起码一些蘑菇野货还是有满满一筐的。要知道,他们是外地人,在本村分不到耕地,家里三儿两女都要指着他一个人养活。但是看自家爷们黑着个脸,也不敢多问。那个时候的农村妇女都是这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爷们要是脾气不好的,经常挨揍也不敢多说什么。

傍晚时分,朴丙旭的媳妇儿特意取了只野鸡给他炖了,又到村头小卖部打了半斤烧酒,心里寻思莫不是自己爷们在外面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儿,心想着做顿好的怎么说也能让他心里敞亮点。饭端上桌,朴丙旭沉着个脸心里还是想着这两天的事,越想越来气,饭没吃多少,酒倒是没少喝。几杯烧酒下肚脸通红,显然是有些热了,把皮坎子往下一脱,对着家里的几个孩子吼道:“没啥事赶紧上炕睡觉,点灯熬蜡磨洋工!”孩子们也看出爹脸色不好,吓得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麻溜都躺下了。

在山里溜达了一天,再加上烧酒劲儿大,躺下没一会朴丙旭就打起了呼噜。他媳妇儿心里有事儿,越琢磨越觉得自己家爷们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昨天院子里的鸡死的一只没剩。今天他出去端着枪还带了桶汽油,回来时除了枪和油桶两手空空。越想越害怕,生怕家里老爷们闯祸,自己领着五个孩子,本来


状态提示:第一章 夜路上的黄皮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