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幽后传奇>一百四十七回 风云起(四)

太师冯熙死讯来得突然,元宏与殿内众人一时竟回不过神来。

几个弹指后,元宏方定了心神,询三宝道:“传讯之人可有道明太师因何而亡?”

三宝闻皇帝相询,方敢抬了头,答道:“来报之人只言得了冯司徒之讯,太师因寒疾不治而亡,令其快马加鞭来报于陛下知晓。”

见元宏紧锁了双眉一言不发,任城王元澄道:“陛下方才言太师只偶感寒疾,平城亦不乏世家名医,怎会如此?”

咸阳王元禧接口道:“可有报于椒坤殿皇后知晓?”

三宝道:“奴得了消息便赶了来禀于陛下,未得陛下旨意,奴不敢往椒坤殿告知皇后。”

元宏长叹一口气,道:“太师乃皇祖母一母胞兄,自朕登基以来便辅佐朕于左右。朕岂能料到腊月亲臣之宴与太师一别竟成了永诀。”

太傅穆亮与冯熙本为儿女亲家,二人又同朝事君多年,闻此噩耗已是老泪纵横。伏跪于地,穆亮道:“陛下,臣请陛下恩准,许臣往平城为太师奔丧。”

元澄劝慰道:“太傅莫要太过悲伤,太师既已仙去,太傅当节哀顺变才是。”

穆亮以袖拭面,悲戚道:“太师临行之前还对臣言,因了其年事已高,此番回平城祭拜先太皇太后与先祖许是今生最后之机,未曾料竟一语成谶,与我等天人永隔。”

元宏幼年因了为先帝守灵之时睡去而被先太皇太后责罚,是冯熙令长子冯诞以伴读之身代其受罚,方使元宏免受皮肉之苦。且当年先太皇太后因见元宏日益长大愈显伶俐,唯恐日后难将其控于手中,而起了废黜元宏之心。若非冯熙与李冲等先太皇太后心腹之人进言相劝,又何来元宏今日君临天下之威仪。

冯熙这些年来虽未有丰功伟绩,却算得是忠心君上。元宏曾许冯熙“上朝不拜,上书不臣”,然冯熙深有自知之明,从未有过半分逾越之举。冯氏一族因了先太皇太后之故荣宠至极,冯熙亦未凭其外戚之身而胡作非为。

元宏乃重情重义之人,念及此,便开口道:“太师乃景穆皇帝之婿,皇祖母之兄,先帝之元舅,又为国之外丈,且有功于社稷江山,身后当配享太庙之殊荣。”

顿了顿,元宏又接着道:“太师丧葬祭礼以亲王礼制,追赠假黄钺、侍中、大司马、太尉、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备九锡,谥号武,着礼部拟悼文,朕亲为太师撰写墓志。”

元澄拱手道:“太师知陛下如此厚待,当含笑于九泉。”

穆亮道:“陛下,旧年秋日太师嫡妻博陵长公主薨世于洛阳,太师为稳陛下汉革之举,便将长公主葬于洛阳,如今太师薨世于平城,这长公主与太师岂非不得同穴而眠?”

元宏闻言复又锁了双眉,待片刻之后,元宏方开口道:“夫妻同心,生当同枕,死亦同穴。如今太师一族尽迁洛阳,为日后其族中子孙祭祀之便,传朕旨意,待丧礼过后将太师灵柩迎回洛阳再行葬礼。”

元禧接口道:“陛下此意甚好,只太师灵柩由何人迎回,又由何人主持丧礼,还望陛下定夺。”

元宏知元澄熟谙朝臣心性,待元禧言罢,便转头望着元澄,询道:“皇叔觉何人可担此任?”

元澄闻皇帝相询,略略思忖,垂首道:“陛下,澄城公王遇长于人事,当年又受恩于先太皇太后,且平日里与太师多有往来,依臣浅见,可由澄城公主太师丧礼之事。”

言罢,元澄抬了头,继而又道:“陛下既以亲王礼为太师治丧,这迎灵柩之人须由皇族宗亲才可,臣不敢妄言。”

元宏微微颔首,道:“皇叔举荐王遇甚合朕意…至于这迎灵柩之人…”

元宏欲言又止,却转头望着太子元恂,几个弹指后,元宏方才接着道:“子恂受教于太师多年,且自幼养于皇祖母膝下,便由子恂亲往平城迎太师灵柩回洛阳。”

穆亮闻言受宠若惊,起身伏跪于地,道:“臣代太师一门谢过陛下隆恩!”

椒坤殿内,皇后冯氏涕泗滂沱。

乳母萧氏眼含热泪,戚戚道:“皇后,人死不能复生,太师既已仙去,皇后当节哀顺变,保重凤体才是。”

冯氏声泪俱下:“母亲过世不及半年,尸骨未寒,父亲如今亦离世而去,叫吾如何能不心痛…”

萧氏边为冯氏拭泪,边劝慰道:“太师与长公主鹣鲽情深,如今双双仙去,许是来生可再做夫妻。”

冯氏哭泣道:“父亲临行之前还对吾言,待清明之时便请旨陛下,让吾一道去为母亲行春祭之礼…可如今…”

擤去泗水,冯氏接着抽泣道:“吾曾以为陛下与吾幼时生情,直至先太皇太后薨世方知乃吾一厢情愿而已…吾明白,这些年吾仍得以安居鸾位不过因了家族荫蔽,如今父母双亲俱亡,吾膝下又无子嗣,日后吾又该何去何从…”

萧氏心内长叹一口气,宽解道:“皇后您乃陛下发妻,亦未曾有半分失德之事,又何必伯虑愁眠?再者言,陛下重情义,只看今日待太师丧礼之隆便可知陛下仍顾念旧情。”

冯氏由萧氏自小奶大,与其格外亲近,此时伤心至极,萧氏言语之间冯氏已颤抖着身子倒入其怀内。

右昭仪李氏呷下一口茶,一脸春风对近婢环丹道:“冯熙这一薨世,椒坤殿那位倒是少了个靠山,着实是天大的喜事。”

环丹为李氏燃了合蕊香,迎合道:“如今陇西公被陛下封了辅国大将军,右昭仪您又料理后宫


状态提示:一百四十七回 风云起(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