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国门派林立,游侠遍地,可真正的武林中人终究是极少数。
潭县已经有大小门派十余家,堪称邺国之最。可是这些门派的人全部加起来都没过千。要知道,潭县及周边的在册的人口大概有十一万,加上流动人口和一些黑户,怕是有十四五万。
关畅从现实角度重新审视所谓的江湖,才发现无论在什么时代,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才是社会的主旋律,江湖一样也不能免俗。
关畅不想要这样的江湖,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江湖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归于平庸,最终不见。他也知道随着江湖的远去,侠义精神也将永远地封印于小说之中。
他想要一个英雄辈出的江湖,他想要一个能搅动天下的江湖,他想要一个人人向往的江湖,他想要一个越来越大的江湖……
总之,他不想让侠义精神湮没无闻。
如果没能成就这样的江湖,那么自己的穿越又有何意义?
生活是现实的,大部分时候关畅也是现实的。
可他必须要有理想,这个理想恰好关乎江湖,关乎武林,关乎侠义。因为这个理想才是支撑他继续在这样一个落后文明中继续求存、苦苦挣扎的精神支柱。
若要成就理想中的江湖,必先打造一个能创造奇迹的门派。
传统门派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不足以支撑起他的理想,即便他立志抄袭的武当和少林也不行!
关畅的印象中,有如此庞大组织架构的民间组织,除了宗教和党派以外就只有巨型商业集团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暂时把门派当做企业集团来经营。只不过这个企业对外输出的不是商品,甚至也不是服务——而是一种特别的人群——大侠!
其实也不止是大侠,因为真正的大侠不是能量产的。关畅要做的门派是一个培养和筛选习武之人的基地。最终洗尽铅华的精英方能成就侠名,以大侠之名行走江湖,惩奸除恶,劫富济贫,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在门派“生产”出几个大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其他过量资源,比如“中侠”、“小侠”、“女侠”、“黑侠”、“皮皮侠”、“蝙蝠侠”、“绿箭侠”之类的奇怪侠客。
只有对这些人都安排妥当,才能保障门派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大侠,但是所有人都想获得利益。
实际上,某些侠客也是在攫取利益,只不过他们看中的“利益”并非财富,而是权利、名望、虚荣。在关畅看来这部分人不够纯粹,最多算是“中小侠”,配不上“大侠”的称谓。
其实关畅心底并不想让武侠这么恣意不羁的字眼和钱挂上关系,可是人活一世,首先要活下来再谈梦想。
要知道大侠在每个时代都有一些,行侠仗义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可惜其中能得善终的不足十一。
大侠可以称霸一时,却很难不败一世;大侠可孑然一身,却终老无所依;大侠可先国后家,可他的家人就活该受委屈吗?
当然,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抛弃了个人得失才成就侠名,可这不是关畅想要的大侠!
他天真地以为“大侠就是好人,好人就该好报”。
莫非古往今来的大侠都该是一个拼命干活不求回报的矛盾体吗?
不,我要让真正的大侠名利双收!我要让真正的大侠成为振兴江湖的脊梁!只有给予大侠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资源,侠义精神才能迸发出最炫目的光辉!
……
所有的大侠一开始都是普通人,关畅现在要做的就是无差别的吸引普通人进入门派。然后通过各种训练、培养和测试发掘每个弟子的潜力和心性。最后甄别出哪些人能够成就侠名,哪些人只适合以武为生,哪些人需要被清理门户。
眼下潭县武林乱象丛生,自己如果要广招弟子,首先就要从潭县的门派中脱颖而出。
试想一下,一个少年人一心寻求至高武学来到潭县拜师学艺。
然而他发现潭县竟然有十几个门派,他该如何抉择?
一般来讲他肯定会打听一下哪个门派的武功最精妙,哪个门派的势力最大。
可惜关畅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武学上的声望,更难扩大自身的势力,如此一来就需要另辟蹊径。
四师弟姜棠的拜师初衷给了关畅很大的启发。
“入门派,送媳妇”,听起来是句玩笑,但其吸引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相比于人心不古的后世,这个时代的人没经历过那么多的套路,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防骗而是去相信去争取。
关畅相信,只要把“求师学艺”变成“企业招聘”,再拿出动人的福利,那么加入门派的人一定络绎不绝。
计定:福利轰炸,病毒营销!
……
十日之后,潭县几个坊市的入口都摆出了一块牌子,牌子上贴着白纸黑字,牌子旁边还站着专人为那些不识字的人诵读上面的内容。
无敌宗现招募弟子五十二名,男女不限,学期三至五年。
十岁至十六岁,身体健全者皆可报名。
其中内门弟子两名,外门弟子五十名。
应征者须在七日后前往银岭马家村进行现场海选。
外门弟子职务范围:
其一,练功习武,每日至少三个时辰;
其二,日常劳作,每日至少一个时辰;
其三,参与操持各堂生意,具体事务待定,每旬至少出勤五天;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