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从皇宫回来就进入书房,他实在看不懂自己这个二儿子在搞什么。马铖小的时候顽劣不堪,这些马士英都知道,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自己的事业已经有大儿子继承,二儿子喜欢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吧。
可是随着两年前马铖在凤阳被打破头后,这个二儿子就变得越发让人看不懂起来,完全可以说换了个人。在凤阳独自招募士兵还说得过去,毕竟战场上的热血搏杀是每一个青年人的梦想。可是到了南京,马铖的种种作为完全就是将马士英往火坑里推。
马士英知道自己的儿子怎么想,无非就是借着天下大乱的时机,让自己学一学曹操和司马懿,也搞一把禅让当皇帝。可是马铖不知道这个时代与三国时代不同,马士英自己不是曹操也不是司马懿。
曹操虽然说是权臣,但是曹操自己的地盘完全是通过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说曹操独立建立了一个新王朝也说得过去。而司马懿出身河内望族,祖父司马当过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当过京兆尹,家族的实力对司马懿后来帮助很大。
反观马士英,虽然也是贵阳的名门望族,但是和司马家完全不能相比。马士英的祖父与父亲也只是普通的读书人,马家到了马士英这辈,才出了马士英与马世升两个进士。虽然在贵州那种贫瘠乡下,算得上一方土豪,但是这种家世到了南直隶完全算不得什么。
再看马士英的个人能力,虽然马士英也当过一任宣府巡抚,算得上有过军旅经验。但是马士英当巡抚的时候边境并没有什么大动静,当时朝廷的重点是辽东,宣府对面的蒙古安静的很。马士英也不可能像曹操那样征战数十年,网罗了一帮心腹将领。所以当马铖表现出种种野心的时候,马士英就敲打过他,让这个野心膨胀的二儿子稳当些。
虽然马士英让马铖不要痴心妄想,可是也不代表就能放弃手中的权利。下午在乾清宫马士英原本想让马铖交出南都镇守的职务,但是没想到这个儿子一股脑将所有权利都交了出去,只留了一个镇国侯的荣衔。
马铖的所作所为可让马士英慌了手脚,马士英虽然是首辅不假,但并不能在朝中搞一言堂,他还需要马铖这个领兵在外的儿子呼应,所以马铖交出权力最着急的就是马士英。马士英在回到府中后,马上叫来家人去找马铖来,好当面问一下这个儿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马铖在家收拾完毕,来到朝天宫的马府,走进书房就看到老爹马士英坐在屋中发呆。
马铖上前行了礼然后问道:“爹,找儿子有什么事吗?”
看到儿子进屋,马士英将书房内伺候的丫环赶了出去,然后低声问道:“铖儿,下午在宫中你是怎么想的?为何将所有官职都交出?你为何不与为父商量一下?”
马铖看马士英着急的样子十分好笑,自己这个老子平时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其实内心里对权
力十分看重。马铖并不想与马士英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马铖也不敢保证马士英现在到底怎么想的。
“爹,您以前不是与儿子说过,让儿子好自为之吗?儿子害怕连累咱家,思前想后不如将兵权交出去,现在回家当一个富家翁,这样不是很好吗?”
马士英听马铖这么说气急败坏的骂道:“混账,老夫让你好自为之是让你交出全部官职吗?老夫是让你小心些,不要被皇帝抓到把柄!现在你倒好,不跟为父商量一下就交出兵权,你让为父十分被动知道吗?”
马铖心中好笑,但是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叫屈道:“爹,您知道儿子不读书,那里懂得这种弯弯绕,儿子以为父亲害怕儿子功高震主,所以一股脑将兵权都交了!不过请父亲放心,现在北虏还没平定,将来皇帝必定还要用儿子,到时候儿子就会谨记父亲的吩咐,兵权一定握的牢牢的!”
看马铖装傻充愣马士英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个儿子精明的时候粘上毛就是猴儿,犯傻的时候比猪强不了多少,他不知道只要皇帝掌握了军队后,自己在无与皇帝叫板的实力,到时候皇帝对马家完全握有生杀大权,马家的生死存亡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铖儿,北虏退回江北,一年半载不会再次南犯。你想想这一年中能干多少事情?你在军中的威望再高能高过皇帝吗?你给的官职银两再多能多过皇帝吗?你还是太年轻了!”
马士英说的很对,朱伦奎不管出身血统怎么样,但现在毕竟是皇帝,是国家的最高元首。身居正统大位,朱伦奎的影响力绝对不是马铖一个人能比的。只要给朱伦奎一年的时间,在高官厚禄与国家正统的双重压力下,没有人能在保持对马铖的忠心。
马铖看马士英这副神态十分好笑,倒不是马铖不相信马士英不和他说实情,只是马铖不相信马士英的能力能处理好这件事情。按照后世对马士英的评价,马士英这个人的能力很一般,在明代四十多个内阁首辅中只能排在中下。如果是和平时期,马士英处理一些普通政务没什么问题,可是现在天下大乱,马士英这种瞻前顾后、首鼠两端的性格就不行了。
后世顾诚在写南明史的时候就说过,马士英根本不是救时之相,让他去掌控南明危局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马铖听马士英说完,装作恍然大悟般问道:“是啊,爹你说,现在怎么办?”
马士英听儿子这么问苦笑一下说道:“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