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覃东征基本上将瓷泥店的生意交给了覃大洲与黄雪玲打理,而他腾出手来准备在制瓷行业大展身手。
在覃东征看来,瓷泥店是覃家根基稳固的老店,无论是瓷泥质量,还是客户数量,经过成十年的累积,都十分稳定了。
将生意稳定的店交给覃大洲管理,他认为还是比较放心的,他只要每半年查缺补漏,作一些指点就可以。
他老了,终归要将生意将给下一代,趁着这个机会作一个过渡期,好好儿子覃大洲的能力,哪怕摔个跟斗也是一种财富。
因为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本着这个心理,这大半年来,他几乎没有查过账,现在半年期到了,该是他检查儿子经营成果的时候,却猛地发现自己之前不闻不问大半年错得多么离谱。
覃东征的这句话如同一个滚雷在覃大洲的头顶炸响,他觉得覃东征的话是对的,经这么一提点,他好想想到了好多客户正在不知不觉间流失,瓷泥的生意摊上大事了。
其中印像深刻的有几跟覃家做了好几年生意的稳定客户,明明上个月还来拿了几次货,这个月过了大半,连人影子都还没见到。
他知道一般情况下,不来拿货有可能是客户经营不善,或者被人挖了墙角,但他从没往那方面想,也从来没思考怎么维护客户的问题。
特别是他贪懒,把很多事都推给黄雪玲做,而他最多就是帮忙送送货,在黄雪玲的指导下理理账,根本没想过怎么把生意做。
自以为覃东征打拼下来的生意早就稳定了,那些客户怎么也跑不掉,哪知瓷泥生意又不是他家独门生意,市场竞争无时无刻不在。
“那现在怎么办?”覃大洲心里发慌,拿过账本翻过来看过去,果然熟悉的几个客户所在账页只有零丁的提货记录。
“去查查,这些客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覃东征指着几个老的客户,将一大把冷汗抹去,“一定要仔细查,现在就去!”
覃大洲手里捏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三个距离最近客户的联系地点,奔出店子,骑上单车,飞快地离开了。
顶着烈日,一口气跑了三家客户,按照覃东征的意思调查了一遍,三个客户不仅没有倒闭,之所以没去他家进瓷泥,是因为嫌他家的瓷泥质量比较差,说什么他们现在生产的陶瓷需要品质等级档次比较高的,而他们覃家的瓷泥只适合低档次陶瓷制品。
至于那些客户没要覃家的瓷泥,那去哪家购买瓷泥,这是商业秘密,没有哪个傻瓜会随便告诉别人。
这个调查结果令覃东征非常沮丧,瓷泥品质方在是覃家瓷泥的死穴。
如果只是单单打价格战的商业竞争,他自信整个南头镇的瓷泥商家没有一个能与他覃家匹敌,可是,如果说品质档次,那他只能认栽了。
因为他家根本没有自己的练泥车间,所有的瓷泥都从濒临倒闭的私人练泥土窑那里低价收购得来,品质方面根本无法提升。
想提升竞争力,摆在覃家人面前唯一的道路就是提高产品品质,可是,覃家父子俩并不认为这是实情,只是客户一种委婉的说辞而已,实际上是因为有人挖了他家的墙角。
在南头镇到达一定规模的瓷泥店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到底是谁挖了墙,父子俩并没有进一步调查,而是靠猜测,觉得最有可能干这事的就是陈清秋。
——
陈清秋到达孙武陶瓷厂时,孙武正准备跟一个来自外市的一个大客户谈生意,当他听陈清秋说想以市场价从他这里进瓷泥以解自家瓷泥供不应求的燃眉之急时,原本打算让陈清秋跟秘书谈的,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趣,让十几万的大单的客户等着他,而欣然跟陈清秋谈起生意来。
“你说按市场价从我这里进瓷泥,然后又低于市场价买给那些客户,你这样做生意不是倒贴了?”孙武望着陈清秋,一脸的饶有兴趣的表情。
陈清秋正色地说:“倒贴也没关系,因为我不想流失客户,那只能付出一些代价,尽管这是跟孙叔叔做生意,但也不能让孙叔叔吃亏,对吧!”
“那么,你就那么肯定新购买的陶瓷厂能快速投入生间,很快就会满足市场的供应?”孙武还是觉得陈清秋这个年轻人太冒进了,他提点她稳妥点,别把自己逼得太狠。
可是,陈清秋信心十足地说:“我肯定,只要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就能走出困境……”
一席话说完,孙武心里忍不住赞叹后生可畏,奉着对年轻人的支持,他当即决定低于市场一个百分点的价格将瓷泥卖给陈清秋,却被陈清秋拒绝了。
近几年来,因着许云桦的帮助下,孙武对她事业的帮助已经够大了,现在她慢慢发展起来了,因为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不能欠下更多的人情债。
面对陈清秋的固执的决定,孙武只能接受,心里却再次高看了陈清秋。
跟孙武陶瓷厂做生意的所有客户都是超大客户,他从来不把鸡零狗碎的小客户放在眼里,可是,陈清秋这样的小客户太特别了。
总感觉陈清秋的思维是跳跃的,行事作风往往出其不意,令人眼界大开,孙武认为这样的陈清秋,就算她与许云桦没有丝毫关系,他也会对她另眼相看。
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陈清秋心情十分清爽,从孙武陶瓷厂离开后,直接去了新购买的陶瓷厂。
陶瓷厂正在重新修葺中,为了赶进度,陈清秋要求承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