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的那位神奇同学傻了,不顶用了,听老哥说已经离开师大附中下海经商去了。冰雪聪明的祁琳自然不会无理取闹为难自己的老哥,为难自己老哥那位曾经的天才同学。殷素芳和祁雯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告别自己的农村身份。
今年高考的结果出来了,应届生祁雯在自己妖孽堂哥堂姐刺激下,更加发愤图强,最终凭自己的实力考上彩云大学,再次为老祁家增添光彩。补习生殷素芳依然落榜,黯然回到农村呆着,目前还在和自己的父母抗争。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每年落榜返回农村的高中生是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人生痕迹与众不同。该怎么形容呢?就如同路遥在《人生》里描写刻画的那个高加林那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高不成低不就的大有人在。
有机会,有能力从农村脱颖而出,突破初中,去城里就读高中的人,在村子里已经是出类拔萃的超然存在。他们比绝大多数儿时同伴聪明,懂事,会读书。在村子里的人看来,他们自然更加优秀。
这些村里人眼里优秀的农村少男少女,在同龄人羡慕的目光中,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家人的呵护,心安理得地在城市上学,在城市生活。最终,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无法在鲤鱼跃龙门的时候,在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过程中被挤下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不得不返灰溜溜地回农村,回归属于他们的群体。
已经返回原点,生活在农村,却又自认为高人一等,不甘心和农村那些曾经的同伴一样,踏踏实实生活,总存在那么一丝非份之想。
这个社会是个有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人的高低和优劣并不是单凭你会不会读书来衡量的。哪怕在读书人高人一等,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古人还有另外一句警世名言——“百无一用是书生”。
高考失败,不得不回归农村,如果还不想踏踏实实当农民,面对现实重新生活,他们面临的好的门路就不多了。
总体来说,中国是个尊师重道,尊重和优待读书人的国度。以前,农村的知识分子少,别说是金贵的高中生了,就连初中生,高小生都有自己的辉煌时代,被村子里从优任用。
恢复高考之后,高中生虽然没那么稀奇了,村子里还从落榜的高中生中招收一些落榜的高中生,作为村子里的干部和办事人员。更多的作为村小学这种需要读书人任教地点的代课教师,机会合适就转为民办教师,能否转公办教师就看个人的运气和际遇了。
时代在发展,这几年基本不用了,师范院校毕业的公办教师源源不断毕业,大批补充到基层教育系统,补充到乡村小学,滇中地区的代课教师基本上取消,只有老资历的民办教师还保留着编制。
近几年落榜的高中生中,那些男学生要好的多。只要不是黎大彪那样的高考达人式的人物,放弃幻想面对现实。哪怕他们不安心当农民,要么凭借自己高中学历的天然优势去当兵,要么自己出去闯,他们的出路也比同龄同伴多的多。
他们好歹的州城呆过那么几年,涨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涨了姿势见识。他们在外面也不是白混,高中同学朋友也多,家里也愿意放他们出去自己闯荡。在这个越来越发达的经济社会中,闯出名堂的人不少。只要不是自甘堕落,走上吃喝嫖赌的道路,他们混的至少不比大部分农村同伴差。
当然了,也有部分人似乎属于路遥大大塑造的高加林模式的人物,或者把自己归类为高加林。
祁景焘那些高考失败的同学当中,就有不少人自嘲地说他是高加林。好像,高加林就是一种经典的人生模式。但是,他们就没仔细分析下,有几个高中落榜生有高加林的运气和人生际遇?
祁景焘自己作为农村高中学生,在《人生》肆虐时代的农村高中生,他也曾经饶有兴致地阅读过路遥的《人生》,这本在当时影响力非常大的小说。但是,祁景焘并不认可路遥,他认为路遥大大塑造的高加林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成功,也不经典,只能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个例。
而且,高加林这个人物,拥有那么好的资本和条件,最后以那种模式收场。也不知道是高加林太无能,太失败了,还是路遥太矫揉造作,太想制造一种强烈的对比,想象力太过丰富,弄出高加林这么个东西来?
在祁景焘看来,不是高加林这个人物失败,是路遥这位作者的失败。路遥想要让高加林这种特殊的失败个例,作为一种模式来描述农村高中生,他还不够格,他还不配。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农村高中生,他体会不了农村高中生真正的情感世界,他不过是在八十年代初期那个文化荒漠写了点东西,让他自己成名成家,他有什么资格来塑造代表农村落榜高中生的人物形象?
不幸的是,随着路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人生》广泛传播,高加林真成为代表农村落榜高中生的人物形象了。
祁景焘上高中那些年,他回家参加劳动,总有村子里看过《人生》的人戏称他——高加林,并且还奇妙的给他安排好刘巧珍。唯一可惜的是,村子里那些人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没找到黄亚萍的替代者。
高加林这个莫名其妙的称呼,直到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正牌大学生,这个称呼才在村子里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人头上去了。
现在想起来,祁景焘自己都觉得无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