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不落盛唐>第十九章 玄感造反

辽东城被攻打到紧急的时候,一封奏折却是从黎阳十里加急送了过来。正是御史台的眼线发来的消息,在黎阳督运粮草的杨玄感滞运了粮草,屯兵黎阳揭竿而起了。

杨广放下奏章,看着不远处的辽东主战场,正是攻城到了关节时刻,城头防线反复易手,往往隋军刚刚占领了城头还来不及树立起隋军的军旗,就被蜂拥而至的高句丽军给赶了下去。

此次东征高句丽主要是为了一雪前耻,另一方面也是要激得山东诸地的北齐遗民站出来反对自己,自己才有理由展开大清洗,再调度自己经略多年的江南人士填充山东,最后在以第三次东征解决掉一直把持朝政的关陇贵族。所以这次东征高句丽的胜利或者失败都是无所谓的,他要的借高句丽这块砖把帝国内的不稳定逼出来。

只是没想到啊,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弘农杨家的杨玄感。此人是司徒杨素的儿子,世袭了杨素的楚国公爵位,也是杨广计划除掉家族中的一部分。杨广摇了摇头,山东诸郡的叛乱已经被压制的七七八八,那个自称知世郎的王薄也是被追的销声匿迹,窦建德困守高鸡泊,高仕达一直避战,隋军主力一直没抓到他,一但抓到便也是朝夕之间便可攻破。

杨玄感被杨广任命为黎阳督运,负责督运供给辽东的粮草。同时山东诸郡群雄揭竿而起的消息也传到了黎阳,近期黎阳也隐隐有些不稳,偶有不满的声音传来。杨玄感白天除去督运粮草,也会到各处巡视,民间因为民夫的征调也又出现荒地无人耕种的现象。

杨玄感对比听到的山东传闻,觉得颇有些相似之处,心中暗道大事可已,于是便连夜派人回到长安接来了自己的密友李密,同时暗扣应该发往辽东的粮草不发,扣押了前来催粮的粮官,又在黎阳郡外隐秘处屯兵。

李密一下了马车,就直接来到了杨玄感的住处,杨玄感对李密说:“杨广不体恤民情,强征民夫二征高句丽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我当今欲举大事,还百姓以朗朗乾坤,还请先生一定要助我一臂之力。”

李密手一抱拳,说道:“楚公若是想要问鼎天下,我这里效仿孔明先生给您上中下三策。”

杨玄感大为好奇,问道:“先生请说这上策是为何?”

李密也不客气,走到了屋内挂着的大隋地图前,指着山东诸郡说:“上策乃是起奇兵突袭涿郡,占了辽东大军的补给之地,随后再出兵扼守临榆关。关外的大军失去了后勤补给,又有高句丽在一旁虎视眈眈,自然是不足为虑,不出半月就会军心涣散,纵使杨广有天大本事也不能驾驭着溃散的军队夺下临榆关。”

杨玄感看着地图,又问道:“先生,那中策呢?”

“中策便是效法文帝,依靠关陇贵族,占据关中,再徐徐谋得天下。皇帝杨广自以为行事隐秘,想要借高句丽之手除去北齐遗民和关陇贵族,国战之际关陇贵族还不敢不从,更何况山东氏族。现在关陇贵族之间也是颇有怨言,您若是像文帝一样许给他们一定的权力,想必他们会权力支持您的,他们的家底足够再支撑起百万大军。”李密见杨玄感不说话,便也是说出了中策。

但是说完就有些心冷了,杨玄感也并没有表现出感兴趣的一面,反而继续问自己:“先生,那请问下策呢?”

李密说道:“这下策便是攻打洛阳,以群臣和皇帝的家眷为人质,逼迫皇帝和群臣认同您的统治地位。”

杨玄感听罢后,抚掌而笑:“先生此言差矣。我听先生说了这上中下三策,便觉有些不妥,先生所言的下策才是上策。现如今群臣随皇帝杨广出征辽东,与洛阳远隔万里,群臣的家眷都留在洛阳,皇帝的家眷也在洛阳。如果我举旗反隋,却路过隋都而不攻占,却入关陇,哪里能说服世人呢?”

李密听罢,便也不再多说,心里知道杨玄感起事必然会失败,但是司徒杨素却是对自己有恩,自己不能在此刻离杨玄感而去。更何况,下策之所以为下策,是因为成功的希望没有上中两侧高,很容易陷入被动,却并不是一步死棋。

见杨玄感自己心里有了计较,李密便也不多说,告辞以后便去了屯兵所在,忙着给士兵们分发甲胄,调度军粮,训练队列,整肃军纪。别的事情一再不去插手,这也让杨玄感大为安心,撤回了在李密身边监视他的人。

杨玄感已经决定起兵,他连夜召来囤积的兵士,控制了黎阳郡,第二天在李密的提一下,召集全城百姓说道:“我身为上柱国,世袭楚国公,家资巨富,有黄金数万。至此既富且贵的地步,我还能有什么追求呢?现如今我不顾破家灭族的风险,只是为了拯救天下生灵的倒悬之急,拯救天下被暴君奴役的百姓的性命罢了!”

在李密在旁边的添油加醋下,城内百姓都群情激愤,杨玄感适时立起了募兵点,很快就募得数万人,向东都洛阳进发,杨玄感有感于之前的官场同僚之情,便给东都留守樊子盖写去书信,信中痛斥了杨广不顾民生,强征高句丽,致使百姓无家可归,荒地千里,饿殍遍地,现如今他杨玄感破家为天下苍生,希望他替东都百姓考虑,早点开城投降,免得生灵涂炭。

信送到了樊子盖手中,樊子盖看完以后哈哈大笑:“此子幼时愚钝,我曾与杨公论及,杨公曾说此子非是愚钝,是不为世人所解矣。我看这厮当真是愚钝,竟还要我开城投降他?笑话。”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玄感造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