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不落盛唐>第二百八十八章 防御协定

于是双方在边境上顺利的会师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下,在还算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双方结束了这次交易。两边人各取所需,便都是十分欢喜的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中。李文渊平白无故的得到了二十万头牛羊,如何的分配就不需要再多说了,这些牛羊反正李文渊拿着也没用,于是便是在坊市间尽数出售了,所得钱款全部分给了在先前西征过程中阵亡的将士的家眷们了。因为时代的特殊性,李文渊丝毫不担心有境外的敌对势力会对自己这边发动经济上的攻击,所以只要将这二十万头牛羊在自己的治下售出,被自己治下的百姓所买走的话,那么市场的自我调节性自然会让这些牛羊转变为自己治下的粮食的。

在另一边的俟利弗设在得到了四万突厥战俘之后,也是十分的高兴,带着这四万突厥战俘回到了老巢之后,便与他们彻夜的谈了谈心,两边虽说都是突厥人,但毕竟是分裂已久了。在如此之长未曾联系的情况之下,双方所讲的语言虽然主体上仍旧是突厥话,但是却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面已然产生了分歧。但是好在这些分歧并不会十分的耽误交流,俟利弗设在与这些战俘的谈话中,对于李文渊治下的民间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听完这些战俘的介绍之后,俟利弗设越听越心惊。因为他从战俘的口中所听到李文渊至下的情况俨然间已经是一个随时可以逐鹿天下的巨头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文渊的治下现在在某些方面一定已经超过了隋朝的开皇盛世了。要知道那里只是西域啊,只是自古人口稀薄,土地贫瘠的西域。在那样一个地方能达到如此的成就,不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李文渊问鼎中原之后,会带来怎样一个强大的华夏帝国。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那么即使自己统一了草原,甚至再联合了萨珊帝国的话,双方合力与李文渊开战的话鹿死谁手,却仍旧是犹未可知啊。

在俟利弗设的心中,将李文渊的威胁等级暗自的调到了最高。但是在他看来,李文渊目前的扩张速度来算,等到他问鼎中原的时候,自己应该早就已经整合了整个东突厥,甚至说如果顺利的话,可以连带西突厥一并收复回来,两边重新合并为强大的突厥帝国。所以俟利弗设现在认为自己正在与时间赛跑,如果自己能够赶在李文渊统一中原之前统一了突厥的话,那么便还是有可能能够击败李文渊的。

在俟利弗设的心中,中原的那些势力除去李渊之外,便都是些虾兵蟹将一般的短命势力。那些势力的头目,虽说也有着许多由勇有谋之辈,但是这些人却都是气量不足,其勇不及霸王举鼎,其谋却只能看眼前三步,难以做到为百年计的长远谋划。所以这些人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想到李渊势力的俟利弗设便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隐性的盟友在,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虽说李渊代表着汉人与自己的突厥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两边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李文渊。于是俟利弗设在一边训练着这四万战俘恢复战斗的状态的时候,一边也在私下里和李渊做着联系,想要在暗地之中缔结一份针对李文渊的共同防御协定:一旦两边有一方受到李文渊的攻击,那么另一方便是要无条件的出兵帮助受到攻击的一方进行防守作战。

李渊本就十分的憎恨李文渊,李渊的封号是唐国公,李文渊倒是更为的干脆,竟是直接受封了唐王的称号。自古以来岂有一地分封两人的道理?而且李渊身为隋朝老臣的后代,世袭了唐国公的封号,此时竟然比不上一个横空出世的李文渊封号来的等级高。幸亏现在杨广已经死了,不然若是在隋朝的朝堂上两方见到,李渊甚至还需要向李文渊行礼。这让胸怀天下的李渊如何能受得了呢?于是对于俟利弗设的提议,李渊没有丝毫的犹豫便是直接点头同意了,毕竟这份防御协定对于现在的李渊来说还是十分的有利的。东突厥虽然与李渊势力构建了针对李文渊的共同防御协定,但是真正与李文渊接壤的却只有东突厥人而已,李渊与李文渊之间尚且隔着薛举势力,但是也仅仅是目前而已。如果北面的梁师都真的抵挡李文渊不住的话,那么自己便也会和李文渊接壤的。

自从上次孙华的探子被审讯出来之后,李渊便是抓紧着实施者对于孙华的收编计划。李渊现在也察觉到了自己手下兵员有些不足。在自己的次子李世民西进战败之后,自己的小儿子李元吉又率领一支军队进入巴蜀,所以此时关中的防御便是又薄弱了几分。所以遇到一些能够不动刀兵的仗,李渊也是十分的乐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的。所以在捉住了孙华的探子之后,李渊便开始派人频频的与孙华接触,想要通过和谈的方式收编孙华的军队和地盘。

孙华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原本只是义军的领袖。在杨广死后原本围剿孙华的隋军便是纷纷的倒戈向孙华投降。一时之间,孙华的军队就如同吹气球般不断的膨胀,但是随着周边的隋军彻底消失,孙华唯一的兵员来源便也是断了去。而且他也在关中举事,但是却没有像李渊一样得到官中贵族的支持,所以日子便是越发的困顿起来,前些时自己在长安的情报据点被李渊手下的人一举端掉了,于是便似如同瞎子一般再也不知道李渊的任何动向了。这让孙华觉得十分的坐立不安,生怕哪一天李渊的军队突然来到自己的地盘中发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八章 防御协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