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不落盛唐>第三百三十三章

时间转眼过去了半个月。这半个月期间,李文渊和薛举之间还在不断地就着先前的那个间谍的问题,相互的扯着皮。一方面薛举这边还没有做好和李文渊翻脸的相应准备。所以薛举暂时还无法和李文渊在现在就撕破协议,开始对立。另一方面,李文渊这边则是早早的有各种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薛举的突然翻脸,自然也是在各种的计划的预料之中的。所以此时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倒也没有太过的慌乱。只是取出在仓库中尘封已久的相应的反制计划,转送到了总参谋部。总参谋部的一众参谋们则是针对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计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毕竟当初制定这个预案的时候,情况于现在还有许多不同。虽然大体的方向仍然可以使用,但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情报方面却已经过时了。所以在这些参谋调整完善完这份预案的草案之前,李文渊倒也乐得不和薛举撕破脸皮。双方都极为默契的,始终保持着这层窗户纸未曾捅破。都在极大程度地保持着克制,进行忍让。在一方彻底做好了准备之前,谁都不想打响第一枪。

这半个月的期间,战争前的相应准备。自然有相应的人员去处理。李文渊倒也是难得的清闲了一阵子。现在没有繁忙的公务压在肩头,所以李文渊也总算是久违地走出了敦煌郡。到自己治下的各个郡府钟去视察各种工厂的生产情况,毕竟在接下来和薛举撕破脸皮之后,李文渊算得上是真正的处于了四面皆敌的态势之中了。好在李文渊治下的西域核心地区的中亚地区的经济方面的发展逐渐的趋于良性。又得益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丰富的人口红利,让李文渊治下的民间对于各种商品的需求和消化能力是极其的强劲的。所以说,虽然现在已经开始逐渐的出现了量产商品的工厂,也已经逐渐的出现了流水线作业的雏形,这些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但是相比较解析与的人口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的。让李文渊此时不需要考虑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工厂产出的商品出现滞销的问题。反而因为工厂的不断建立带来的大量就业机会的带动之下,整个治下的经济出现了飞速发展,这也给了李文渊更为强劲的战争底气和战争潜力。

战争打到最后比拼的就是双方的综合国力,没有一场战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一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赌国运之举。若非是事情逼到头上了,矛盾激化到了极点的话。是不会有人敢于轻易地发动战争的。毕竟在历史上已经有了太多太多的王朝,甚至可以说是盛极一时的王朝,只是因为草率的发动战争,最后反而导致了自己的覆灭。

在自己的领地中巡视了一圈之后。李文渊的心中有了更足的底气。他自信自己调教出来的新式军队可以在同等人数的时候吊打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但是远比自己预计的更为强盛的综合国力也让李文渊手下的这支军队可以在战斗的时候更为的凶悍和持久。也就是说在进行战争的时候,李文渊这边的容错率要更为的高一些。

等到李文渊巡视完境内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等他再回到敦煌郡的时候。参谋们已经近乎于完成了对于先前那份预案草案的完善。一些早已过时的情报及时的得到了更新,根据这些最新的情报,甚至还做了一些接下来的推演。也让这份草案修正案可以有更为长久的保鲜期,不至于事到临头的时候,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修改它。

李文渊再见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心中也是大为的欣慰。自己苦心的呵护,培育这些参谋们这么久了。此时终于是见到了成效,若说先前的数次战争,对李文渊手下的军队进行了考核的话,那么这次与薛举的外交危机则是到了这些参谋们向李文渊递交一份答卷的时间了。这些参谋们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制定修正案的时候是事无巨细的,及尽自己之所能的确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在制定出修正案之后,这些参谋们也自信自己绝对可以交出一份让李文渊满意的答卷。因为在这些参谋之中,最为年长的也不过才四十出头,而且也只有那么区区几个人。余下的都是二十多岁,通过军校毕业之后进入参谋部工作的年轻参谋们。若是将他们放在别的势力之中,恐怕还要再苦熬个二三十年才有出头之日,毕竟老话的好,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嘛?

但是在李文渊这里唯才是举的政策下,让这些二十多岁,极具天赋的年轻人,早早的就爬上了自己想要的位置。而且李文渊对于参谋人员的扶持政策,也让他们受益匪浅。所以这些年轻参谋对于李文渊,除了那种下级对于上级的尊重之外,更多的是那种对于李文渊的伯乐识马的知遇之恩的感激更多一些。基于这些,这些参谋们在制定修正案期间,几乎是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在鸡鸣时分爬起来继续工作。最后,若不是李文渊知道此事之后,亲自叫停的话。那么估计这些年轻的参谋们会狂热到通宵工作下去。

修正案的一个副本送到了李文渊的面前。这是一本五星的机密文件。除了李文渊之外,就连秋娘也最多只能接触到四星级别的机密文件。李文渊拿到这个修正案的副本之后,反复的根据自己身后所悬挂着的军用地图,不断地进行的推演,虽说李文渊不是军校出身。但是来自后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的,他对于军事方面,尤其是战法方面,或多或少的都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三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