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解放后却被一些人诬陷为内奸,一直到死都没有得到平反,甚至在他死后的墓碑上都没有出现他本来的名字。这是一个大悲剧。所以他自己曾经感慨地说了一句:搞情报工作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现在来看,他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搞情报工作的人,他接触到的除了是敌人的机密之外,也会掌握一些自己人的致命的秘密的,这就是他的悲哀。冯笑,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点头。

“响鼓不用重锤,你是聪明人,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好啦,你去忙吧。”他说道。

离开他办公室后我一直在想他刚才说的那些话。在他办公室的时候我似懂非懂,而现在,我霍然地明白了他是在提醒我不要去触及别人的隐私。

我顿时汗颜不已。想到自己和章诗语,还有她父母的事情,特别是那天章校长当面对我说过的那些话,我心里顿时就明白了林易话中的意思了,也许他不仅仅是在提醒我,更多的可能还是在警告我:陷入到别人的隐私里面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的隐私,那可是根本不能去触及的。试想,以潘汉年那样身份的人都因此难以逃脱被陷害的结局,何况你小小的一个冯笑?

很多人都对别人的隐私感兴趣。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对于一个突然从娘胎里降生出来、对一切都浑然不知的孩子来讲,他对于这个陌生的世界,会有很多疑问,或者说,对于孩子来说,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疑问和隐私,而这些疑问和隐私中,最令他迷惑不解的,恐怕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既古老、又新鲜的问题了。而父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又莫衷一是,有的父母说:“你是从妈妈腿肚子里钻出来的”有的说“你是被捡来的”有些父母干脆对此不予回答,甚至横加训斥。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和神秘气氛,加强了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和隐秘感,反而促使孩子进一步探索和询问。于是,儿童第一次遇到了隐私关于自己的来历和身世的、隐藏在父母心里的隐私。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对隐私的好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就是从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心开始的,就是从对自己的来龙去脉感到奇怪开始的。

儿童出生的秘密,就成了儿童的第一个绝对隐私。如此反复积累,越来越多的疑问和隐私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导致儿童形成对隐私的好奇和探求欲的形成。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是生来就存在好奇心、生来就存在对隐私的好奇的,喜欢窥探隐私,是天生的,是人类的天性。

如果我们跟随儿童的思维,就会发现,儿童提出的涉及自己和父母的第一大隐私问题,绝不是一种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好奇,里面可能存在着生活的大道理。比如,假如我们真的想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我们就必须涉及到女人的***、涉及到婚姻、涉及到性、涉及到家庭关系、涉及到生活和生存等一系列关于生命的重要问题。

如果孩子理解和掌握了这些问题,那么,他也就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和生存知识,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就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儿童才会抓住这个多少有点令**尴尬的隐私性问题,追问个不停。因为,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完整、全面地解决了“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的问题,就解决了关于人生的大部分疑问。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对孩子将来的生存如此重要,儿童才会契而不舍地探求这个重要问题和隐私。

儿童对于隐私进行探求的根本动力,是提高对所生存的人际环境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世界的生存和适应能力。

通过窥探父母的情感隐私,儿童不但可以了解世界、了解别人,还可以了解自己、甚至塑造自己。

儿童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自恋式自大当中,觉得自己所不能。慢慢地,他会发现,他的所不能其实是一种幻觉,他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父母,真正所不能的,是供养他的父母。这样一来,儿童转而谦卑地向父母仿同、认同,想变成父母那样“所不能”的**。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是孩子的镜子,通过父母,可以照到自己、可以学会怎样做**。此时,儿童关于“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的疑问,进一步得到扩展,变成了有关男女夫妻之爱、性、情感和关系等一系列隐私性问题。儿童通过对这些隐私性问题的破解,了解父母内心世界的真相,以便为自己向父母的仿同和认同,寻找确切的依据。

这种对于父母情感世界隐私的窥探,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父母理想化,从这种理想化的父母形象中吸取成长的力量,并按照这种理想化,塑造自己人格中比较积极的部分。这一阶段,儿童对父母的积极成份和优点,会给予特别关注,而对父母的消极面和缺点,却视而不见。紧接着,就是探索父母隐私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专注父母缺陷和消极面的阶段,通过“去理想化”,把心中理想化了的父母形象消除,使父母形象更加现实。通过对父母正面和负面情感隐私的窥探和了解,儿童就能够正确、客观地了解人性、情感和爱的实质,就能够完成自己人格的塑造,就可以比较健康、顺利地适应复杂的社会和情感生活。可以说,对父母情感世界的窥探,可以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