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三百三十八章 当代韩信(下)

ps:感谢书友“五柳先生888”投出的2张月票和友100310161751332”投出的评价票,顺便求下票^_^

何况在日军大本营统帅部眼里,抗联不过是疥癣之疾,对满洲虎视眈眈的苏联远东方面军才是心腹大患,遭受重创之后的第23师团相对于“国境线”西边的苏军,实力愈发显得不足,将目前暂时没什么大仗可打的华北方面军利用起来,不失为一个妙招。但这些老鬼子却没想到,他们的这一安排却反而大大减少了华北方面军眼下可用的机动兵力,结果白白错过了八路军主力南渡黄河而出现的扩张良机。而即使只是大大减少了华北根据地军民的损失这一点,抗联齐齐哈尔一战就是完全值得的

虽然很想乘胜追击,但是论是向西越过大兴安岭、还是向南渡过松花江,进攻部队都将面临补给断绝的巨大困难,考虑到日伪军即便战败也会坚决毁坏药,徐向前并不敢将取得补给的希望寄托在缴获上,而是充分利用修整的这段时间,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大兴安岭的山区根据地并抢修在战役中遭到破坏的铁路,以保障将来西征的后勤;另一方面则设法再次以根据地出产的黄金和烈酒向毛子换取军火。

考虑到抗联的现状,徐向前放弃了甚至包括迫击炮在内的各种火炮的采购,抗联现有的火炮虽然不多。但用好了的话一般的攻坚还是没问题的,暂时还是多买些枪支将队伍尽快扩大更加重要,与西方列强和苏联的军队相比,日军的火力其实并不特别强大,抗联靠着先进的步兵班排战术就足以大大减小自身伤亡,在这一前提下,宁可武器装备差一点,也应该组建尽可能多的军队,毕竟枪支和子的价格远比大炮和炮便宜得多。当然,如果根据地的兵工厂能够大量生产炮了。徐帅肯定还是会为了减小部下伤亡而崇火力的

由于中原边区的示范效应,赤色党的各大根据地都对军工建设十分重视,北满根据地虽然比不上日本经营多年的南满,但多少还是有些工矿业的底子,再加上高原与徐帅先后带来的人员和设备,北满根据地的兵工厂到1938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子、刺刀、手榴、地雷、工兵铲、钢盔等十余种轻步兵装备,而这疑为抗联打更大规模的战役扫平了障碍[

齐齐哈尔一战不但给正在集中力量围剿南满纵队的关东军主力来了一记狠狠的闷棍,更让关东军因此将一大块地盘让给了意外渔翁得利的华北方面军,自此关东军上下对抗联愈发恨之入骨。同时。虽然关东军的主力部队还在长白山区进行“治安整肃”,但是关东军司令部却认为抗联主力西调而且肯定在之前的战役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实在是夺回北满的大好时机,为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抽调出了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划归不久前刚刚调回关东军系统的大阪第4师团指挥,并调拨3万多伪满军受其节制,组成了一支总兵力不下7万人的特遣部队北渡松花江,目标直指抗联司令部所在地北安市。

但关东军司令部却没想到,纵然主力部队远离,抗联总政委高原依然沉着镇定地利用“坚壁清野”和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脚步,而抗联的主力在连续两场苦战之后只是短短修整了几天就能迅速赶回。

更要命的是。第4师团的官兵一向珍惜生命,现在既然有四五万的友军受其节制,他们自己便不愿意拼死拼活了,反正不管是那两个独立混成旅团,还是那些伪满军队,只要立了功,第4师团一样可以分到一部分。而如果他们将敌人打得奄奄一息,再由第4师团上来完成最后一击,那就更好了。

他们的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很精,但那个作为先头部队的独立混成旅团可是传统的日军部队。前进的速度明显更快,再加上沿途所遇到的游击队在袭扰时也特意有所侧重,结果他们不知不觉间就渐渐脱离了大部队,并很快被抗联回援的十五万大军包围,在徐向前一贯不怕牺牲、进攻果敢的作战风格领导下,已经经历过血战磨砺的抗联将士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战斗力,鬼子只坚持了几个小时就全军覆没,这个消息传回后顿时令日军第4师团上下目瞪口呆。他们并不了解敌军主将的作战风格,不晓得对方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想当然地高估了敌人的实力,于是他们很自然地打起了脚底抹油的主意。

见到日军开始后退,徐向前不禁想起军中关于第4师团的一些传闻,当即下令全军猛追,结果第4师团果然如他所料的一样,将友军留下殿后,自己却一路狂奔逃回了哈尔滨,结果另外那个独立混成旅团与几万伪军全被抗联歼灭,而第4师团这时居然连一个减员都没有

这种事情疑会引起关东军司令部乃至日军大本营统帅部的震怒,但这时徐向前派兵装出要乘胜进攻哈尔滨的假象以迷惑敌人,却反而给了第4师团一个不错的借口,对于糊弄上级有着丰富经验的他们向关东军司令部汇报说敌军势大,正是因为他们及时撤退,才保住了哈尔滨,而得以免于处罚。

但这个时候的抗联总伤亡(包括之前的两仗)已经接近十万之众,徐向前手中的机动兵力几乎仅剩一半,即使以他那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短时间内也难以再发起大的攻势了,因此第4师团逃脱罪责的借口反倒给了抗联修整恢复的机会。同时这也迫使日本关东军主力不得不抽身回援,只留下了一个师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八章 当代韩信(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