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七百三十二章 借刀杀人

短短十几秒内,那艘战列舰上又接连发生了几次猛烈的爆炸,它的舰体毕竟相对陈旧,防御力与依阿华这样的新式战列舰相比差距不小,而较为落后的设计也影响了它的抗沉性,结果没过几分钟就沉没了。而在其沉没之前,还有多艘美军舰艇、主要是那些排水量几万吨的战列舰,也都先后遭到了攻击,一时间轰鸣声不绝于耳

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判断出了是德国人的潜艇,大骂了几声之后,立即命令舰队里的驱逐舰尽快将其找出来,同时还要求此时还在与空中的德国机群鏖战的空军部队抽出部分飞机帮忙搜索。

北海是世界上水质最为清澈的海域,飞行员驾机低空飞行时可以看到水下几十米深处潜艇的影子,而潜艇若要发射鱼雷就不可能潜得太深,因此空军协助搜索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正如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预料的那样,皇家空军的一架飞机很快就发现了一艘德国潜艇并投下了深水炸,不久便有几股水柱冲天而起,海面上浮现出的油迹证明了那架飞机取得的战果。

然而,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此时的脸色却反而更难看了,因为就在刚才,美国海军现在仅存的一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也因为受伤过重而沉入了大海,以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估测,它在沉没前至少被6条鱼雷命中。“德国人疯了吗?他们究竟派来了多少艘潜艇?”

潜艇是很脆弱的,落单时别说是一艘驱逐舰,就算是单独一架飞机甚至武装商船,只要有一枚投下的深水炸在潜艇附近爆炸,都能将其轻松地干掉。因此,让造价高昂的水滴形潜艇来强系盟军的主力舰队,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举。可是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明知这个道理,脸色却反而愈发凝重起来,因为他发现天上的德军飞机似乎越来越多了,看样子德国人很可能已经暗中将德国空军的部分主力部队从东线调回来了。有他们在。盟军的飞机很难抽身反潜,难怪之前间谍汇报说挪威新建了很多机场,看来就是为了这一战而准备的

想通了这一点后,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觉得自己恐怕是进了德国人设下的陷阱。而防御力极强的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也因为先后中了6条重型鱼雷而沉入大海。显示出德国潜艇的数量远比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之前估计的更多。恐怕上百艘都是有的,潜艇数量多到了这种程度,即使是海空联合反潜。想要将其全部消灭干净,也着实得费些工夫,而其对舰队所能造成的威胁,也会大得可怕,尤其现在德国空军的机群似乎还渐渐占到了上风,这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不得不拼命向英国北部的几个空军基地求援,要其派来更多的飞机。

可是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德国人竟然舍得牺牲本土舰队几乎全部的大型水面舰艇、却仅仅是作为一个诱饵?还有德国人是怎么在中断线电通讯的情况下命令这么多潜艇来到这处战场附近的?

第二个问题其实说白了没什么神秘的,当初邓尼茨为了防止盟军利用线电定位技术确定潜艇的位置,下令如特殊情况禁止潜艇上浮进行线电通信,不过后来他很快就意识到,线电定位技术也是有局限的,潜艇对外发送信号确实会暴露自己的位置,但如果只是接收线电讯号的话,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且这甚至都不需要潜艇上浮,只需利用潜艇的通气管就行了,潜艇通气管顶端安装的雷达波探测器既然能够接收雷达波,那么稍加改进让其可以作为线电接收天线,对于线电技术世界领先的德国来说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样一来,邓尼茨就可以对任务中的潜艇发布命令了,虽然潜艇不能向他汇报还是稍有不便,但比起之前一旦离港就完全管不到总要好得多了。[

而在阿根廷入轴、并有魏格纳舰队进驻后,那条“大斜线”的作用已经不再重要,因此邓尼茨就要求之前在大西洋南部和中部海域活动的潜艇全都返回北大西洋,而这个时候,远在阿根廷的魏格纳却派亲信返回本土向他献上了一条计策,说白了就是利用雷德尔及其亲信控制的德国海军本土舰队的那些大型水面舰艇作为诱饵,将美英海军的主力诱歼,这样既能打残盟军的海上力量,又能将雷德尔代表的德国海军守旧势力全部铲除,用中国人的话说,这叫“一石二鸟”

邓尼茨不禁怦然心动,虽然他知道雷德尔年事已高,自己又深受元首器重,接替雷德尔成为海军司令是迟早的事。可是雷德尔保守的战略战术思想越来越令邓尼茨不满,如果能够在重创盟国海军的同时将雷德尔这个德国海军复兴的绊脚石搬走,他还是愿意试一试的,只是光靠潜艇的话,攻击力或许够了,但是也必然会被盟国的飞机和反潜舰艇炸沉很多,以水滴形潜艇甚至要超过某些型号驱逐舰的高昂造价,如果损失太多,即使能够击沉几艘盟军主力舰,也一样是划不来的,毕竟光是作为诱饵赔掉的那些舰艇,就已经是非常大的代价了

不过魏格纳对此也早有准备,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拉空军司令戈林下水,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而以戈林的野心,可以立下大功、还能除去一直与其不对的雷德尔,同时彻底控制德国海军,这样巨大的诱惑根本法拒绝。但是戈林在他“忠实的仆人”魏格纳眼中,同样是德国海军、乃至德国取得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二章 借刀杀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