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猛卒>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银票冲击

官房内,郭宋听完了潘辽和李维瑾的汇报,他想了想道:“把他们按照甲级官匠管理,放在咸阳县,另外在咸阳给他们家族一座大宅子,至于店铺,西市或者西安门外大街,他们可以任选一处,按照官价租给他们。”

从太原时代开始,晋国的官匠就分为甲乙两个等级,其中甲级属于顶级官匠,掌握着最高等的机密技术,比如火药匠、火器匠、陌刀匠、弓弩匠、冶金匠等等,他们待遇优厚,官府解决住宅和孩子读书,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太自由,不能随意外出,不能随意和其他工匠交流等等。

李维瑾又道:“卑职问过了,宣皮纸就是他们家主用二十年时间研制出来,也是他们家族的最高机密,配方只有两个人知道,加上八名工匠,一共只有十人参与造这种宣皮纸,他们把全部三百斤宣皮纸都给了朝廷,本钱就是十贯钱一斤。”

郭宋沉思片刻道:“配方朝廷一定要拿到,这样吧!西安门外大街送给他们一间沿街铺子,然后在长安再给他们一座两亩的院子,作为配方和三百斤纸的补偿,如果他们要解决族人的住房,可以提供咸阳的官租房,或者长安居安坊提供官租房,他们自己选择。”

“殿下,造纸工坊也放在咸阳西丰坊吗?”李维瑾问道。

西丰坊是朝廷的军器监工坊所在地,朝廷的重弩、陌刀以及铁火雷的外壳都在那里制作,那里生活着数千名顶级工匠。

郭宋点点头,“宣皮纸可以放在西丰坊,他们家族其他宣纸则放在别处,如果品质不错的话,朝廷也可以长期采购。”

“微臣明白了,西丰坊正好靠河边有块空地,卑职明天带他去现场看一看。”

李维瑾迟疑一下又道:“另外,他们家主还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这种纸的官方名称用他们家乡来命名。”

郭宋微微笑道:“这个要求不算过份,他们家乡叫做什么?”

“微臣问过了,他们家乡在宣城县长庆乡独龙山村。”

郭宋笑了起来,“独龙纸,这名字不好听,乡名还可以,那就叫做长庆纸,这个名字不错,告诉他吧!官方名字可以叫做长庆纸。”

........

一个月后,大额钱票和银票正式发行,由长安八大柜坊代为经营,银票有三种规格,百两一张,五百两一张和一千两一张,钱票也是同样,分百贯、五百贯和千贯三种,商人根据需要兑换,可以转让,但转让需要双方在票据背面签章,但转让最多不能超过五次,各个柜坊见票即兑付,由户部左藏署进行统一清算。

与此同时,票证稽查署也随之成立,晋王郭宋也签署了有关钱货票据的律法条文,对造假者和仿冒者制定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银票和钱票的推出,可以说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得到了商人的极大欢迎,尤其是无条件兑付这一条,解除了商人们的后顾之忧,银票和钱票一推出来,立刻受到了追捧。

当然,户部也做了大量的细致准备,光样本就推出了几百套,送到各大柜坊的分店,在兑付时参照,只要纸张一致,金纹一致,那就没有问题。

另外,户部还给了各柜坊一套号码册,每张银票和钱票都对应着九位号码和发行日期,也就是说,造假者必须拿到一张真票,才能进行克隆造假,否则造一张百两银子的假票,随便编一个号码,很可能这个号码不存在,或者号码对应的是五百两银子的银票,就立刻露馅了。

长安光德坊一座紧靠西市的老宅内,几名神情各异的男子围坐在一起,在他们中间的桌上放着一张五百两银子的银票,几人目光都盯在银票上,眼中皆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这几人都是长安金银黑市的头面人物,他们几乎控制着金银的黑市兑换,中间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六十岁出头,名字叫做金德,大家都叫他金爷,在长安金银黑市呼风唤雨二十年。

由于官府默许金银黑市的存在,使这些金银掮客活得十分滋润。

“就凭这张纸,随便在哪个柜坊就能兑换出五百两银子?”金德有点不敢置信问道。

银票的主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恭恭敬敬道:“金爷,我今天拿它去宝盛柜坊了,柜坊说,随时可以支取,我另一张百两银子的银票就正常兑付了。”

另一名稍年轻的男子眉头一皱道:“朝廷在搞什么?随便印一张纸就能兑换,那我去印他几万两银子的银票,它兑不兑?”

“兑肯定会兑换,但前提是你要印得出来,这纸就很特殊,我从未见过,还有上面的金线绣,也不是一般人能绣得出来,朝廷又不是傻子,让你随便可以假冒。”

金德拾起银票仔细看了看道:“确实,这个纸张很少见,金线绣得也精致,一般人确实难以仿制,但天下还是有高手的,真有心,仿它并不难,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假冒........”

金德放下银票,目光肃然地望着众人,“你们没有意识到吗?朝廷搞的这一招,是在挖我们的根,有了钱票和银票,以后谁还找我们兑换金银了?”

金德这句话击中了众人的要害,他们的利润就是靠兑换金银的差价,他们收银子是一两兑一千一百文钱,他们兑白银是一千两百文兑换一两银子,一两银子赚一百文。

商人一直是兑换金银的大户,商人因为铜钱不便携带,而用飞钱有时候也很不方便,所以商人喜欢兑换成便于携带的金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银票冲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