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将尽,风雪愈急。
文渊阁内,十多位朝中重臣连同司礼监掌印、秉笔,各自披了绛红氅袍,正唇枪舌剑的争论着新任礼部天官的人选。
铛
那飘荡的帷幔后,突然传出了一声悠扬的磬声。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次辅徐阶偏头看了看坐在一旁的严嵩,见他低垂着眉目,似乎对那磬声没有任何反应,便轻轻咳了一声,压着嗓子问道:“阁老,您看……”
“嗯?”
严嵩老态龙钟的抬起头来,茫然的环视了一下周围,似乎是刚刚睡醒的样子。
可就在徐阶犹豫着,想要做出进一步的提醒之际,他又露出恍然之色,点头道:“礼部侍郎郭朴、吏部侍郎李春芳二人各有优劣,还是恭请陛下圣裁吧。”
也不知是不是哀痛发妻所致,严嵩近来明显精力不济,屡有怠政之举,甚至连庭推吏部尚书都不甚上心。
不过……
也或许是因为小舅子欧阳必进刚刚被罢免,才不好再插手此事吧?
众人正心思各异,徐阶再次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庭推一事,就照着严阁老的意思,先将人选呈给陛下,由陛下圣裁――除此之外,阶有几句题外话不吐不快。”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了左都御史潘恩身上:“近来多有言官参劾山海监不法之事,事后却都查无实证――朝廷虽许言官风闻奏事,但屡屡言而无当牵强附会,怕有失风闻奏事的本意。”
自从徐阶将嫡出孙女,嫁给严世蕃的傻儿子做妾之后,除了极少数心腹之外,旁人都认定他是铁了心要党附严嵩。
故而此时他出面给山海监站台,倒也并不出乎众人的预料。
不过那左都御史潘恩,却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而徐阶没有得到回应,面上也依旧是不急不缓:“其实设立这山海监时,阶也曾心怀疑虑,担心朝廷就此背上‘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恶名。”
“但山海监设立不足三月,却很是做出了几桩实事!”
“人尽皆知的就不提了,单说最近呈上来的两件事,一是育种禽畜;二是改良军马。
人皆以为涉及鬼神的,必是光怪陆离、玄之又玄!
然山海监呈报上来的,却是农事,是兵事,我以为单这立意,就是极好的!”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了户部尚书高耀:“听说,育种禽畜一事,户部也有参与?”
“确有此事。”
高耀颔首道:“初时我也以为此事荒诞不经,但派人反复彻查之后,却发现山海监竟真有能令五畜兴旺的法子――户部身兼劝农之责,自不敢置身事外。”
顿了顿,又道:“能将神鬼异类之能,用在利国利民的农事上,只凭这一番拳拳之心,就不该过于苛责。”
“不错!”
兵部尚书杨博接茬道:“此前听说山海监曾扬言,要为朝廷组建一支能横行天下的骑兵,本官还当是异想天开,不曾想竟真的趟出了一条路子!”
殿中武官仅有成国公一人,但对这所谓‘无敌铁骑’感兴趣的,却不在少数。
当下有人忍不住好奇发问。
杨博便将昨日自己应邀视察山海监的经过,简单的叙述了一遍。
说道兴起时,直激动的胡须乱颤:
“区区一只小羊,便能背负两名军中大汉往来如飞,且耐力远超同侪!”
“虽暂时只能十中取一,然军中淘汰的劣马、甚至用驴骡亦堪使用,若此法能顺利推行,数年后我大明的边军便可横行草原!”
“到那时……”
…………
刚进十一月。
随着一场御前会议,山海监再次成为了街头巷议的焦点。
虽然传出的消息语焉不详,但在会上几位大佬众口一词,盛赞山海监却是毋庸置疑的。
这从监正白常启如愿以偿,被定为了明年会试的监考官,就可见一斑了。
然而传闻中最受各方褒赞的,却并非是监正白常启,而是总揽西跨院诸事的王守业。
于是几日前还传出种种不堪,以至于只能停职待劾的王守备,再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存在。
不过王守业本人,却并未因此产生一丝一毫的喜意。
因为直到如今,他也未曾找出那些符篆的真正用处,甚至开始怀疑,这符篆其实压根没有实际用处,只是些特殊的花纹罢了。
到了十一月初二的晚上,王守业甚至让红玉帮着,把第二棵树上的两个符篆刺在了背后,结果却依旧毫无所得。
难道真要将这两个符篆抛出去,借助朝廷的力量进行破解?
“老爷。”
眼见王守业举棋不定、寝食难安,红玉忍不住劝道:“再怎么着,您也不该作践自己的身子――左右除了老爷您,旁人也难以辨识那树上的文字,只消咱们不传出去,也就不会有什么危害了。”
在红玉面前,王守业自不好说是要中饱私囊,只说这符篆福祸难料、正邪难分,因此不敢轻易放出去让人辨认。
要真是怕它有什么祸患,自然无需着急。
可王守业却一直期望着,从上面琢磨出成仙得道的契机――至不济,能领悟点法术什么的,当作杀手锏也是好的――所以怎肯轻言放弃?
当下随口敷衍两句,就又开始埋头研究那两个摆在明面上的符篆。
“也或许……”
红玉见状也不好再劝,只得同他一起开动脑筋:“这些符篆本就不是凡人能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