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便是发展商业了。尽可能的减少关卡的阻碍,不妨碍正常的商业流动,让各地的商人们在华山军治下各地都能够做买卖。从而是利用他们,将天下各地的货物都给集中到关中等地来。
如果这两点都能够达成的话,那么,华山军治下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至少会是大大提升的。而如此一来,百姓们的幸福感自然就会提升了。别看这个东西好像是挺玄乎的,其实说穿了也就非常的简单了。
当华山军治下的百姓们发现自己过的日子,远比天下其他地方的人要好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更加拥护华山军。如此一来,既方便了华山军的治理,又能够使得境内各地更加的安定。
有了百姓们支持的华山军,日后无论是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将变得容易多了。
农业和商业,这是两条重要的路线,李信和这个时代的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就在于说他对于商业的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正面的。对于那些奉公守法的商人,他并没有什么恶感,他厌恶的是那些为富不仁,自私自利的奸商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了。
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观察之后,在各地设立学校的事情就此有了定论。由于之前受限于各地财政以及师资力量的原因,所以,办学校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多。李信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干脆便让薛瓒先选定几个地方试点一下。
如今,一年时间之后得出的结果是相当不错的。毕竟,自家孩子去上学,又不用自己出钱,还能够在学校解决一顿饭,相当程度上是减轻了百姓的压力的。
所以,试点学校的入学情况相当不错。而对于那些从各地进入关中的读书人来说,经过了吏部的考核之后,有一些人也都得到了重用。至于说没有过关的那些人,也都在丰厚的薪资之下,被薛瓒招去当老师了。
师资力量大大充实,先期反应又相当不错,再加上如今局势安定了下来。所以,这办学之事自然是应该要大力推动的了。
按照李信的建议,日后的办学将遵循金字塔的模式,即先办全底下最初级的学校,而后越是往上学校便越少。这样的话,相对而言财政上面的压力就会更小一些,对人员编制的压力也会相对减轻。
如今的华山军治下,大致算起来的话,乃是有四州之地。所以,除了最高级的那一所学校之外,暂时只建立四所州学。而后,下面便是各郡县之内的县学了。
等到日后财力不断的壮大,人手充足之后,这个体系便会慢慢的调整,变得越来越完善的。比如州学,这个只是过渡,日后是要改为郡学的。
与此同时,李信下令重建了汉朝之时的天碌和石渠二阁,尽收天下藏书,作为官方的图书馆,以供官员百姓们有志于学习之人可以从中借阅抄书。
而除了这两条之外,对于外地人才的吸纳政策也在不断的制定之中。不管对方是从哪里来的人,只要他愿意效忠于华山军,而且经过考核有真才实学的话,那么,便会被委以重任。
相对而言的话,这吸引外部人才的措施倒是早就开始施行了。而且,施行到现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的华山军之中,有不少的官员都是来自天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