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
执行排枪战术的只有四个连。

其余18个连队,能否在行进中保持队列发起攻击,张昭心里没底。

千般念头在张昭脑海中打转。他现在算是明白历史书上辩证的观点:历史的大趋势有必然性!比如,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主义社会,再往资本主义发展。这是必然性的。

而在必然性之中又有着偶然性。关键性的历史人物的决定,会推动历史进程。

他现在就处在这么一个紧要的关头。

“咯吱…”

张昭的视线中,一团的防线处的一处栅栏终于承受不住人潮的压力被压断。

指挥所这里,所有人的心头一紧。

张昭轻轻的吐出一口气,“开营门,让百姓进来。但是,要保持秩序,不听从者、妖言惑众者杀无赦。令陈康、方贯所部更换武器,装备钢刀,维护秩序。将辅兵连回来的80人调去充作翻译喊话。”

中国的方言是很多的。明朝的“普通话”,或者说中原雅言,用的金陵那片的口言。而和这些被驱赶、情绪不稳定的百姓沟通,用本地的方言会更有效。

“是,相公!”

不管张昭做出什么决定,只要他作出决定,指挥所这里的气氛陡然一松。庞泰、李逍遥两人赶紧去传令。

“哗…”

新军卫的营寨大门在用秦腔喊话数次后打开,这就像是洪峰时开了一个泄水的闸门。老人、妇孺、青壮奋力的往前冲。刚才强调的秩序就像是放屁了一样。

其中,不久前骂骂咧咧的几个青壮冲的最猛。

“他么的,什么保护百姓,不都是他娘的骗人的。”几人顺着营中的大道冲进来,感觉到身边的人变少,也感觉到身后的“危险”被解除,呼呼的喘着气。

新军卫的营门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韦州城门。左右分别是一团和二团的防区。陈康奉命维护秩序,他让人士卒们站成人墙,将人流限定的往城中而去。

而他本人,等在这条大道中,距离营门一百米。刚冲进来的几个青壮骂人时正好在他面前。

“抓起来。”

几个青壮刚要叫嚷,随即被捆起来,带到陈康面前。

陈康看起来颇为年轻,但是这几个月行军,招募,训练新兵,晒的黑瘦。同时身上的气质发生变化。此时,他扎着腰带,穿着土布军装,显得英姿勃勃,

陈康看着这几个青壮,四个人,一个年轻些,约二十出头。另外三人都是二十七八岁。这几人被放进来还对新军卫心怀怨恨。他的眼神有点冷,问道:“你们愿意打鞑子吗?”

“不愿意。军爷,咱们只是平头百姓,打鞑子是去送死!”领头一人说道。其嚣张的气势稍微低了一些。

陈康点点头。机会给过了,那就不要怪他!这几人在面对危险时将妇孺挤开,先进来。而要他们去贡献一份杀敌的力量时又一口回绝。这样的人,还留着做什么?

“把他们砍了。以儆效尤!”

几名青壮的惨叫声和人头让汹涌而来的百姓为之一顿,然后不断的有不守秩序者被斩杀,人潮终于恢复秩序。缓慢的往营寨后面划定好的区域而去。

庞泰传令之后,没有返回指挥所,而是径直到一团去见他父亲。

因为,营门打开,新军卫一团这里所面临的压力变小。除开箭雨和骑兵呼喝、驱赶,迫使数千百姓惊恐外,局面正在表面上变得可控。

“爹,情况怎么样?”庞泰在营地中找到父亲庞大郎,将带来的水囊和一块用油纸包着烤熟、抹了盐的羊肉递给父亲。指挥所那里的条件要好一些,有熟食。

庞大郎坐在一个装满土的麻袋上,略显疲倦。他四十多岁的人,站一整天还是有些累,吃着儿子奉上的羊肉,又喝口清水解渴,道:“喏,你看到的这样。鞑子不安好心啊。至少能驱赶两千百姓进来。今天两千,明天会是几千?少爷,唉…”

他其实不赞同放这些百姓进来。不说奸细的事,这会拖垮新军卫。但是作为张昭委以重任的心腹,他肯定会坚决执行张昭的任何决定。不理解也会执行。

庞泰抿抿嘴,看着营寨外远处正进行抛射的鞑靼步弓手,忽而灵机一动,道:“爹,让二营他们用燧发枪试着把抛射,看看能不能打的远一些。”

庞大郎一愣,琢磨一下,道:“可以试试。”叫来传令兵,传达命令。

吴臣升任副千户后,以他的出身自然是在庞大郎麾下任职。他是张昭管家吴春时的幼子。新军卫这里多少还是有些划圈子的痕迹的。这是人类的特性之一。

吴臣正在营寨的第一线保护营地,接到庞大郎的命令后,想一想,夸奖道:“小泰可以啊!很有天赋。”他之前跟着张昭参加过燧发枪的试射,知道技术参数。

其中就有关于射程的测试。燧发枪把枪口调整角度,一样是可以进行抛射的。距离会增加,当然命中率不高。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使用,只要有些许的压制效果,鞑靼骑兵和步弓手就不敢如此嚣张。这就足以减轻营门那边应纳百姓的压力。

“让四连、五连、六连,一齐打四轮试试!”

吴臣的军事技能非常过硬。他之前在卢沟巡检司中当大头兵,接受过军事训练,而到新军卫之后,汲取大量的知识,成长的非常快。他的小旗、总旗向来就是新军卫的模板!

现在,虽然新军卫进行了大整编,他的老部队


状态提示: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