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在大明证券交易所里疯狂的拍卖场面,通过京中各家报纸往四周扩散而去。

令每一个得知此消息的人都感到咋舌:什么时候大明这么富裕了?

大明皇家银行拿出来拍卖的两百万面额的证券,在半个时辰之内就被抢购一空,成交均价在每份战争证80.04两白银。

而大明皇家银行还在私下里以每份证券75两白银的价格,销售给以封盐商为代表的两淮盐商100万两面额的证券。

算下来,加上之前九月份分两批销售掉出的184万两的证券,后军都督府通过大明皇家银行总计发行484万两白银的债券。获得白银335.08万两。

将发动对朵颜三卫的战争经费全部覆盖住。

经张昭的“长史”林文宁的统计,此次战争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资,弹药,军饷,民夫的工食银,各种抚恤,奖赏总计耗费约为180万两白银。

确实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

想想看,在这一个月的战争时间中,光是新军营就动用1.6万余人,外加从北直隶、山东各地征来的近五万名民夫。每日光是口粮、饷银的消耗就很大的。

这还是因为新军营采取最快的决战方式,若是这场战争持续到明年开春去,战争经费绝对会涨到500万两白银以上。

而之所以经费没有超出两百万两白银以上,是因为战后的犒赏、抚恤有一部分使用兴州府的土地作为替代。

比如,蓟镇军出征6000人,伤亡近两千人。他们这批士卒的奖赏、抚恤,基本都是土地。

别看朵颜卫把兴州(承德)搞的乱七八糟,养八千人都费劲,日子过的苦哈哈。真正让大明的百姓来耕种。

即便只是燕山山脉中几块小的平原区域,照样能养活十万以上的人口。中国的农耕技术是非常牛逼的。

新军营的部分奖赏、抚恤是开平中屯卫那边的土地。真正需要支付银两的是那五万余征来民夫。他们都要带银子回家过年。

等到第二批债券发出来,后军都督府手中的资金顿时就宽裕起来。首先是,偿付国泰商行垫付的约六十万两白银,利息三万两。

其次,将账本上奏朝廷,报请朝廷同意后军都督府对全军将士的犒赏、抚恤方案。

这种程序上的问题,张昭是不会犯的。其实,朝廷同不同意,他都已经在按照这个方案在做。

最后,剩下约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张昭不可能存在大明皇家银行吃利息,而是将投入到开平中屯卫的建设和大宁都司的开发中。

单靠金矿的开采去偿还战争债券的本息,肯定会有缺额。这两地在两年内产生的税收才是关键。

当然,现在宽城镇那里的几座金矿的开采权、经营权还没有开始拍卖,价格未知。

朝廷不需要出一分钱,顺水推舟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拒绝。十一月二十日,张昭就收到朝廷批复的行文。

同时,还有弘治皇帝派来犒赏三军的使者:翰林院侍讲学士、日讲官、詹事府右谕德王华携御酒、牛羊而来。

他下面还有礼部官员会带着御酒往古北口、喜峰口、兴州镇、富裕镇、大宁去犒赏大明的将士。

张昭召集在开平卫的全军将士,在校场上听王华宣读嘉奖三军将士的圣旨。

全场一片欢呼声。

张大帅没有在赏赐、抚恤上亏待大家。而朝廷的嘉奖到来,官职不要钱似的正式下发,让众将士更加振奋。这意味着针对朵颜三卫的战争正式落下帷幕。

当即,张昭下令犒赏三军。位于开平卫中心东北方向二十里的军营中在临近中午时美酒飘香。

张昭在都督府的正堂中招待翰林学士王华。军中的高级军官们作陪。

张昭和王华是老相识,特别是夏季时在京中和鞑靼使团配合的比较默契,是以这时候喝酒闲聊比较随意,“老大人,令郎还没有出仕的意图?”

王华时年五十七岁。作为翰苑清流,士林华选,在张昭面前自然不会有什么压力。微笑着点点头,道:“伯安对刑名之事兴趣不大。”

王华的儿子就是王阳明,一代圣人。

自弘治十四年因病求归之后,一直住在余姚老家。生病什么的,当然是借口。大明朝廷还是很人性化的,这种理由请辞一般上官都会照批。

张昭叹道:“可惜后军都督府没有文官任职的资格啊。”

大明朝,文官是文官,武将是武将。两者之间不能混为一谈。所以,王守仁是两榜进士,就算只是个正六品的主事,也不可能转为武官到后军都督府任职。

张昭知道,王阳明最中意的职位,还是兵事。他之前给朝廷上过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

王华笑着摇摇头,悠闲的小饮一口御酒。

他于仕途看得很淡,人生的价值不在此。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十五年,多少翰林都被压着。对儿子的仕途并没有特别的规划,终究是要靠他自己走。

“张伯爷,我来开平之前,京中有传闻,说陛下要给你一个一等伯。但是庙堂诸公有异议。说是等你把二十万户在籍百姓交给朝廷再行封赏。”

张昭对爵位晋级同样不太在意,吃着从火锅里捞出来的牛肚,说道:“顺天府,还有南面的几个府,陆陆续续交给朝廷有一万户。预估剩余的土地还能再产生约两万户。

光靠朝廷给改革司的那点编制,人手太少。我已准备后军都督府第三次招聘考试,扩编人手。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