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顶沦陷,三大门派全军覆没,即便是投降的三大门派的武者也在加入锦衣卫后在最后的混战中死伤殆尽,只有不到两位数的幸运儿活了下来……
明军不顾朝廷脸面下套清除三大门派的事情在整个东亚大陆的江湖武林中以不可想象的速度传播开,但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江湖侠客都是‘传说’中的生物,武者们基本上很少跟挣扎在温饱线的平民有接触。
跟平民接触没什么油水还容易引起官府注意,得不偿失。
正因如此,民间对江湖武者的印象大多数都停留在街头巷尾嘴里。
这也是三大门派覆灭在民间影响十分微小的原因,当然,这其中有着明廷官府对舆论的引导。
将覆灭的三大门派都宣传成了大型匪帮……
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都是文盲的普通农民对朝廷官府的说法还是蛮信服的,因为他们也没有第二个公开的信息获取渠道……
正所谓眼界越是狭隘的人,越容易轻信外界信息,更不用说有着国家信誉保障的朝廷公告了!
大明王国西北地区沙州城一处官宅中,李察正笑吟吟的看着手下锦衣卫指挥使的报告。
所有的消息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西北地区的江湖组织全军覆没,明军控制区几乎成为了武者禁区,凡是被发现的武者立马就会被当地官府盯上,然后统治锦衣卫拿人!
在明军控制区下,根本没有江湖侠客的生存空间,基本上不是力战而死就是被迫种下生死符……
没有了这帮以武犯禁的人,西北地区的治安环境反倒是上升了一个台阶。
实际上很多地方匪帮的首脑都是一名武者,毕竟江湖中三教九流多的是,现如今武者已经被强制性收编和消灭,地方匪帮自然也被锦衣卫顺手灭掉了……
地方匪帮连军队都不用出动,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带着地方巡捕就能轻松剿灭一个匪帮。
经过围剿光明顶最后的大战后,锦衣卫指挥使还剩余653人,清洗三大门派由于杀死了大量高端武者,李察罕见的收割了一大波气运币,即便在被压制的情况下,气运币存款也超过了14万!
不过李察现在不急着用兵,而且朝廷财政困难,没有使用气运币招兵买马浪费粮食。
这14万多气运币被李察留作今后战场上的杀手锏使用。
西北地区彻底平定后,轮替上北部防线进行实战锻炼的新军也历练出来了三个军团。
明朝在李察的干预下,野外正规军采取了军团编制,一个军团从1万1千人到2万人不等!
三个新成立的军团没有被授予野战称号,而是采用了新的甲乙丙sān_jí制度编制。
原本的野战军团则因为北部防线的血战名存实亡,其中有经验的士兵和武官被拆分开来投入到新组建的三个军团中充当中低层军官。
高级军官则有西北地区戚继光亲自教导的一些弟子充任。
由于明朝的军事力量大多数时候都受到李察直辖,并长时间处于对外征战中,戚继光这个陆军大臣的工作压力并不大,在李察的同意下,戚继光干脆办了一个类似军官学校的军事教育机构,传授自己的军事知识专门用来培养高级军官人才。
第一期的数十个学生已经毕业,他们是戚继光的学生,只要戚继光不倒台忠诚度就可以保证,而李察又挂着这座皇家军官学院院长的名头,这帮毕业生名义上相当于天子门生!
这才是李察敢用他们直接当高级军官的原因!
当然,这些毕业生走出学院后,在北部防线也历练了一番,就是担任的没有整编的临时新军军官打仗,进行实战经验的积累。
两大野战军团原来的老军团长韩立和龙霸天则升入新成立的总参谋部认知高等参谋,算是彻底架空了,同时李察也给与了两人世袭罔替,但没有封地的爵位,算是优待这两位开国功臣。
在明国中所有的土地都是国王的,自然不可能将领土分封出去。
在明国中除了皇家军官学院外还有诸葛亮主导的行政官员院校,孔子等系统内阁大臣都在这座行政院校里任职教授,偶尔还会去给学生们上上课。
对于内阁大臣而言,能抽空去教育学生,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理所当然的,这是用来培养明国行政人才的学校。
除此之外,明国的科举制度考试内容也发生了大幅度变更,不光细分了科目,还将原本一步登天的状元制度取缔。
科举考试入取的人员变得更多,题目范围不再是三书五经等枯燥的内容,道德方面的自然有,但注重的主要还是实用性,以及忠君政治的考试!
其中忠君思想政治的考试比分占据最大,所有的职位和科目都有这一门考试,背诵的东西也最是繁杂,里面充斥了大量美化过的李察崛起史……
这种科举考试实际上就是李察仿照前世公务员考试搬过来的,想要入职吃官家饭首先自然要摆正政治态度,并且坚定不移!
至少明面上要表现的坚定不移!
考试入取人数几十倍的往上翻,但考试通过后却不再是进士之类的高等人物了,全部都是从九品芝麻小官干起,大部分都是地方官府的文书之类的职务。
这主要是为了让当官的人才从基层做起,多体会下面人的生活环境,如此一来,今后高升了才能更加精确的做出判断,而不是拍脑袋决定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