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中所有识字的人都进入大石镇新成立的幕僚班子里,即便如此,大石镇的行政机构仍然无法建立起来!
原因无他,办事的人太少!
这个时代识字率是非常低下的,特别是在乡村,能写出自己名字的人都达不到一成,更不用说能写出常用词的村民了!
所以说,哪怕宋志成拉出来李家村所有识字的人,其实也没有多少……
这一点李察不清楚,但在大石镇干了这么多年村正的宋志成很明白!
于是,宋志成给李察提议招募原大石镇官府的文职人员。
一个城镇中,真正掌权的也就那么几个,大多数文员其实就是后世普通的公务员,专门负责出力干活的,官府的文职人员甚至还不如那些官差小吏,因为他们不跟民众直接接触,无法拿外捞……
因此,这些文员的屁股相对而言还算干净,对官府和朝廷的忠诚度也不算高。
只需要给出合理的俸禄,他们十分愿意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毕竟这帮人习惯了笔杆子吃饭,突然没有了工作,还是非常不适应的。
更何况,这个年代都是官本位思想,哪怕这些官府文职人员没有品级,但出门在外也颇有面子,在任何时代,为政府工作的人,都有这种自豪感……
自豪感不是来自于收入,实际上这些底层的文职人员俸禄是很低的,仅仅只是面子好看罢了。
有点像李察前世中21世纪地球中的公务员,收入一般般,但还是有一大群人打破脑袋往里考。
由于李察破城的顺利,以及对进城队伍的及时约束,大石镇中的人员死伤几乎没有,原来的官府人员损失也不大,镇守步浩宇可不会通知下面人提前跑路,所以都留在了大石镇。
在李察的允许下,宋志成直接拿出原大石镇官府中的花名册,开始带着大兵挨个上门聘人。
当然,宋志成并没有强迫的意思,若是对方真的不愿意为李察效力,宋志成就带人到下一家。
事实证明,在饭碗面前,真正顽固的人并不多的,哪怕原大石镇的文职人员都知道李察是一个流寇性质的政权,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肚子,仍然选择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庆幸自己的决定,若是没有回到文职工作岗位上,他们很可能被李察当作炮灰拉上战场……
治安的稳定,以及第一笔俸禄的及时发放,让李察的幕僚行政班子迅速建立起来。
有了大石镇原本的官府人员支撑,大石镇很快恢复到破城前的水准。
幕僚班子建立后,李察又根据宋志成等人的提议,在内部建立了一套稳定的晋升体系,让行政体系维持健康向上的活力。
也让下面的平民阶级拥有一个上升渠道。
李察派人公开在城内张贴告示,招募识字之人,只要识字并且愿意为李察效力,立刻就能成为新的官府‘公务员’!
连考试都不需要!
哪怕工作岗位已经满员,李察也会对外招收有文化的汉人!
因为李察的目光不会仅仅局限在大石镇!
这个年代,识字的人可是非常精贵的!
普通家庭根本供不起自家孩子上学识字,只有富裕家庭才会供养自家孩子读书。
若是在大唐内陆,因为科举制度的发展,或许识字的人不难找,但在安西都护府这片地界,讲的是刀子和军功,有几个人会去读书?
这才是李察放开口子大肆招募识字之人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李察的命令下,行政班底内部还开启了识字班,用来提升官府人员的识字数目和知识水平。
李察很清楚,想要建立稳定的统治,必须拥有大批知识分子管理才可以!
光靠军队是不行的。
不过,在这个基础上,李察仍然坚持大唐划分的人种等级制度,并且对二等色目人做出了严格限制。
二等色目人不光无法应聘任何官府职务,还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对待色目人的政策上,李察完整沿袭了大唐朝廷的制度,这一举措获得了大石镇的汉人广泛拥护,也失去了大石镇色目人的民心……
不是李察带有种族歧视的思想,而是他为了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考虑。
现在李察麾下的土著队伍和行政班子的中高层,清一色全都是汉人,他本身也是汉人。
在这里,汉人因为大唐朝廷的征服政策,一直对色目人带有歧视眼光,也对自己是一等人的地位感到十分自豪,若是李察取缔了人种等级制度,分分钟就会丧失大石镇所有汉人的拥护!
难不成,李察要放弃汉人的拥护去获取色目人的拥护?
即便李察取缔人种等级制度,色目人就会拥护奴役自己的李察么?
李察可没有那么天真!
背叛自己民族和阶级的统治者,下场往往会很凄惨!
除此之外,李察力挺汉人的高贵等级,也减轻了大石镇汉人对自己这个叛军头目的敌意。
在安西都护府这片远离故土的西域地区,汉人的大唐归属感是很低的,无论是谁统治他们,只要能保持汉人高于西域土著色目人的社会地位,他们就愿意拥护那一位!
毕竟,汉人在西域这片土地的人口基数太少,没有社会地位和官府的支持,汉人很容易被色目人欺负。
大唐统治西域这么久,色目人和汉人之间早已积蓄了不可化解的仇怨,色目人原本的民族界限已经模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