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出来的老弱也并没有就此不管,而是一次性补发一年军饷,便让他们就地解散。
各府官兵被裁汰之后,许多人的官职都是开始一连串的下降,有的游击,参将一类的,所部经过裁汰之后,最后只剩下百多个家丁,几乎直接成为了光杆司令。
这些人统统都被降职处理,有的甚至直接被清退,可谓严厉之极。
有清退的,自然有提升的,其中有一个叫林山会的小千总,便是直接被提拔为一府游击,只因所部一百余人,俱为青壮,在一众喝兵血,吃空饷的将领之中,完全可堪称奇迹。
各府之中,开始设立武备处,主管各府军饷发放以及军队训练、物资储存补充之职,独立于地方行政之外,由省府巡抚下设一武备司直接管辖。
这是一次尝试,也是李征对军政分离的一次改革。
武人之所以一直被文官所压制,就是因为后勤、训练、粮饷、升迁甚至指挥都全被文官操持,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虽然李征也认为文官统国才是正道,毕竟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军人当政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穷兵牍武,战乱不断,百姓们活的都极为艰难。而文官治理的国家,最差的至少还能国家安定。
但是军人却需要一定的独立性,至少不能什么事都是文人说了算,尤其是明末这些基本上没什么底线的文人,绝大多数就是老鼠屎。
加上这么一个武备司,让各地军人独立于地方行政之外,而且也不是省级一把手直辖,只是受其管辖。
看起来似乎多了一个部门,但是却是形成文武相治相依,军人在文官的控制之下,但文官却又不能直接插手其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核查造册,全陕除了榆林之外,裁汰后的军队人数在三万一千余,其中潞州军近万并不是常驻军,实际兵力二万二千。
其中宁夏兵力七千,甘肃镇兵力五千六百,陕西腹地的军队只有不足一万人,而且还是分散于各地。
军队经过打散重编,更是在潞州军教官为期两个月的突击训练中再次摔打了一番,无论军容还是战力,都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崇祯十二年的腊月,陕西再一次开始出现大动作。
全省统一对各地的山贼,小股流寇进行全省联动进剿。
在潞州军压阵之下,各府陕西兵开始对各自辖地展开地毯式的清剿。
这一次,不再是如之前大明朝廷那般以杀为主,而是以抚为主。
只要在规定期限内下山自首者,其罪概不追究,并且官府还予以分田借粮,让他们能有一条活路。
毕竟事实上也根本无法追究,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不杀人,不抢人根本就在陕西这地界活不下去。
半个月时间,各地下山的山贼络绎不绝,而各地在督查队的监督下,也开始宣读政策,分发田地安置他们。
对于这些下山的盗贼们,各地并不敢大意,不仅打乱他们的社会关系,更是重新启用并实施了已经荒废多年的保甲制度,以连坐的重典方法,来让社会秩序更快的恢复过来。
而拒不下山的流寇,盗贼,则是开始被逐个清理。
如今陕西这些官兵已经不是之前的官兵,他们不仅训练有素,武器装备和粮饷更是有了保障,无论军心士气还是战斗力都已经与这些之前纠缠已久的老‘朋友’撇开了巨大的距离。
只用了不足十天,各府联动之下,各处积年老匪就大部被剿,零星的清理过程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不过已经无须再动用军队,地方上的衙役就能够完成收尾工作。
在崇祯十一年年底之时,陕西整体局势已经完全安定下来。
而开封城的局势,却是到了极为危急的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