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不求生>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

“今年徐州的光景一点儿都不比往年差,方相公你是杞人忧天啊!”

夏老四是淮安人,往来大运河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是河道上数得着的有名船夫。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他手上提着一杆烟管,又随手往里面添了些金丝絮状的“淡巴菰”,嘴巴往外一呼,烟雾就像一条灵动的小蛇似的,忽起忽落,最后慢慢飘进了大运河里。

淡巴菰又叫做金丝薰,其实就是烟草,因为出产于吕宋,沿用了西班牙语中“烟草”的发音,所以叫做“淡巴菰”。

历史上徐州曾经作为国、作为府、作为州、作为县的治所,是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历来是江淮之间的一个要害所在。

今日的徐州虽然已经不再如过去那般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可经徐州流淌而过的大运河,又让古徐州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一个兴旺繁华的商业城市。

像夏老四这样在运河上讨生活的船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一辈子都围绕着这条运河,永远围绕着扬州、清江浦、徐州、临清州这几个城市,虽然也都是见多识广的人,可目光却不能看到已经分崩离析的中原大地。

方以智却和夏老四不一样,他是世家贵胄,既有足够的财力游览天下名山大川、京华胜地,又有广博的人脉可以遍访大家、博览群书。

方以智的目光因此可以超越自己所生活、求学的地方,投射到天下的范围之内。他和好友侯方域常有书信往来,对河南形势的变化了如指掌。

也因此,方以智并没有船夫夏老四那样乐观无畏的情绪。他一个人坐在船头上,双膝上放着本《南词叙录》,大运河上的秋风拂过,把书页吹开到“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戏则纤徐绵渺,流丽婉转”的这一页上。

方以智听着夏老四闲谈他在扬州所见的盐商富豪景象,看着九月以后运河两岸渐渐泛黄的秋景,联想到《南词叙录》上的那句话,突然产生了一种怀古忧思之情。

“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黄河巍峨几许?长江浩瀚如波?自古燕赵士马扬武于江左,今日禾黍满中洛,真不知天下陵阙会为谁家修!”

夏老四听不大懂方以智文绉绉的话,他只是望着运河的北段,问道:“方相公、方相公,你通兵法,快给我讲讲今年东虏入寇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运河道上都说近来东虏破了蓟州城,不知道是怎么个回事?这东虏厉害还是以前的倭寇厉害呀?”

方以智也在路上听过了十几天前东虏攻破蓟州城的传闻,若放在十几年前这将是一条大新闻。只是现在大家早已习惯了东虏隔三差五入关劫掠一趟的事情,也就没有多少人把这桩事放在心上。

“蓟州距离徐州千里之遥,这也不是东虏第一次破边墙入关了,朝廷总归能够像往年那样把事情解决掉。”

两年前方以智终于考中进士,得以上京参与政要。可是不久他父亲湖广巡抚方孔炤就因为夷陵州之败,被杨嗣昌弹劾而至自杀身亡,方以智受此打击,意气消沉,选择了回桐城老家丁忧。

他在桐城丁忧守制的这两年里,依旧关心天下政事,常常和复社好友们互通书信,也没有放下格物学问的研究。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桩半真半假的“桐城方氏通贼逆案”,这桩案件是源头起自于阮大铖的揭发。

阮大铖也是桐城人,算得上是方以智的“乡先辈”,但他是魏忠贤阉党的余孽,崇祯初即被列入“逆案”名单。后来东林党一系的士人,共同起草了旨在驱逐阮大铖的宣言《留都防乱公揭》。

公揭以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之孙顾杲以及黄宗羲为首署名,共计一百四十人。阮大铖在千夫所指之下,被迫隐居到南京城外的牛首山,不敢进城。

尽管方以智当时刚刚返回桐城老家,秋后才重来南京应试,未曾在揭贴上署名。可是阮大铖联系种种事端,坚持认为公揭出于方以智的主谋,因此怨毒更深,从此记恨上了桐城方氏。

闯逆入楚以后,天下剧贼除了闯、献、曹三个渠首巨寇以外,又多出了一个号称“李公子”、“少虎帅”的小李贼。这个小李贼出没荆襄蕲黄之间,祸害衣冠士绅,手段极为残暴恶毒,坊间传闻他的谋主黑秀才就是已故湖广巡抚方孔炤的侄儿方以仁。

阮大铖获知这一情况后,就四处明察暗访,经过周密的调查以后,他断定“楚闯”军师方以仁就是方以智的那个本应该已经在夷陵“就义”的堂兄。

他抓住这个把柄,试图用桐城方氏里通闯贼的逆案把东林党、复社一派势力彻底击垮。可是方以仁早年的“就义”,是早就被杨嗣昌和崇祯皇帝确认过的事实,刚好这时候又发生了崇祯隆重祭奠洪承畴“殉国”却被打脸的惨案,朝廷又如何能够允许阮大铖重新翻方以仁的案,再让皇上被打一次脸?

这件事情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被压了下去,可是方以智受此影响,更加不敢重新出山做官。直到他的东林前辈史可法被周延儒推荐为徐州剿总以后,随着东林一系势力的全面复起,方以智才受邀到徐州任幕僚之职。

“方相公,到码头喽!”

船只已经驶到了运河码头的边上,河水荡漾,波光粼粼,码头边上挤满了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船只。片片云帆簇成一团,帆布、船桨


状态提示: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