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求生手册>第50章 固辞东郡

且说白马城中正如颜良所料,已经乱成了一团糟。

曹操进城之后,满目所见一片苍夷,城中道路两旁的石栏杆、下马石等早就被拆去充作石弹,说不上到处是残垣断壁但也一派萧索,在两侧屋檐下时不时还能看到受伤的守卒在歇息。

当一行人来到原先县寺所在的位置后,面对已经被拆得面目全非的建筑,曹操忍不住喟然长叹道:“竟不知城中已疲敝至此,刘公之坚忍,曹某拜服”说罢,便朝着刘延深深一拜。

刘延哪里敢受曹操的大礼,连忙相对回礼,说道:“此乃刘某分内之事,不得不尽心竭力为之。如今司空已至,刘某已是不堪重任身心俱疲,这就向司空辞去了此间职事,好返归东莱隐居山泉。”

“刘公这是哪里话来,如今国家纷乱之时,正须刘公这般国家柱石支撑时局,还望刘公勉为其难,再为朝廷效力数载。”

刘延贵为汉室苗裔,更是家世清显,其伯父刘宠四度出任三公,叔父刘方亦至山阳太守,两位从兄刘岱、刘繇分别出任过兖州刺史与扬州牧,刘延自己也做到了两千石的东郡太守,故而其人年龄虽比曹操稍小一些,但曹操也已经尊称其刘公。

这次白马能够坚守一个多月,刘延居功至伟,曹操见其欲要引退,更是一力挽留。

俩人一个坚持要走,一个坚决要留,一时之间竟僵持在了县寺之前。

好在身旁的尚书荀攸见气氛不对,上前道:“司空、刘府君,眼下刚刚解了白马西城之围,北、东二面尚有敌在,不若先行商讨正事为宜”

荀攸所言乃是正理,曹操、刘延便先把刚才的话题搁置不谈,曹操问道:“刘公,白马城中士卒伤亡如何粮秣可还足够”

刘延答道:“白马城中并白马津渡口原有郡县兵、守卒四千五百余人,经历月余守战,阵亡八百余人,重伤四百余人,轻伤者不知凡几,且近日上城搬运物资的助守百姓也多有伤亡,若非司空救援及时,近日午前便要告破。至于粮秣,府库中原本还够三月之粮,然则若要一并供应司空大军,则勉强够吃用一月。”

曹操听闻之下,叹道:“哎如此说来,白马是不堪再守了。”

刘延倒也不客气,一拱手道:“不瞒司空,因前时司空来信要刘某守足一个月,刘某自当尽力而为,但若一个月后司空还不能至,刘某免不得要与河北军相商,容某弃城而去,将白马拱手让予彼辈,免得城破之后生灵涂炭徒增杀戮。”

曹操知道刘延所说的也是实情,虽然话不怎么中听,但也怪不得他,叹道:“若如此,则是操失信于刘公矣。”

荀攸道:“既然白马已不可守,则我军当趁着河北军尚未及时应变之前撤离,以免夜长梦多。”

“公达所言极是,撤离事宜还要刘公多多配合。”

“郡中籍册俱在,只是守卒多半有伤,行动多有不便,不若将彼等遣散为民,司空以为如何”

听到刘延的相询,曹操眉头微微一皱,却并没直接回答,而是用眼神示意荀攸。

荀攸便答道:“曹公此来非止为了救援刘府君,更是为了救援白马阖城百姓,还望刘府君布告百姓,遣郡县吏员走卒去各处张贴宣告。”

刘延听了荀攸的话,立刻反应了过来,发问道:“什么司空欲要尽迁城中之民”

荀攸答道:“袁冀州此番来势汹汹,朝廷唯有行坚壁清野之策,方能迫其自退。”

“糊涂袁本初南下不过所为争权,其人尚且奉汉家正朔,司空当遣人与其好意相商,以止息干戈为上。百姓何辜,竟要受朝中倾轧之累而流离失所。吾意万万不可迁徙白马之民啊”

曹操先时还对刘延比较尊敬,但刘延屡屡口不择言,当面忤逆他的意见,便也有些不耐,说道:“刘公毋虑,此乃朝中公议之论,此间百姓迁徙之后,自会妥当安置。”

刘延心想你曹孟德总执朝政,这朝中公议还不是你说了算,罢了罢了,我本就对你和袁绍之间的相斗并不感兴趣,正好借了这个机会固辞了吧

“既然司空已经决定要迁徙郡中百姓,那在下这个东郡之守便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毋须再设了,司空还是准允了在下的请辞吧”

听到刘延又旧话重提,曹操心中也有些不忿,心想这家伙怎不识好歹,就没有再多挽留,只是让刘延先行将布告、收束百姓的事情做好。

刘延在东郡牧守多时,对郡县子民固然有一定的恩情在,也不愿百姓们被刚刚进城的曹操手下肆意驱赶,便应承了此事,去带了郡吏走卒布告、约束百姓。

曹操见县寺已不可用,就另寻了一处大户的宅邸,征作临时行辕,刚刚安顿下不久,就闻报有河北军的使者在西门外请见。

曹操心想这刚刚在城外大战了一场,也有些好奇颜良派人来意欲何为,便宣了人进来问话。

河北军的文吏进来后,一问而知是无名下吏,曹操便也不多置喙,直接看起了文吏转交的书信。

书信上自然是写了相约交换战俘之事,曹操心想这些俘虏我正不知如何处置,带着他们跑自然多有不便,而白白放了又甚是可惜,这颜良倒也知情识趣,主动要求交换。

曹操问明了自家军中被俘人数,又从手下处得知了俘虏河北军人数,河北军的战俘稍多与曹军战俘,曹操也不计较那些许人数差别,只是提了个要求,今晚就立刻交换。

那文吏却做不


状态提示:第50章 固辞东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