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延绥的何瑾,根本不知道弘治皇帝,这些时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达延汗集三十万控弦之士杀奔而来,如此浩大的举动,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副破国的架势。顿时使得大明这里满朝哗然,又束手无策。
匆忙检阅一番京营部队,又发现然只有区区六万人。且很多人的年纪都该含饴弄孙了,还拿着根长矛站在部队里充数儿。
对于这等现象,弘治皇帝并不奇怪,只是震惊,极度的震惊——他当然清楚大明军队里吃空饷的这个贪污绝技,却没想到情况已严重到如斯地步!
至于边关那里的缺额,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天子眼皮子底下尚且如此,边关那等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谁知已糜烂成何等样子!
兵丁四处逃散,老弱病残占多数,武备松弛,军械锈迹斑斑。
世袭的千户和百户们,毫无斗志,一心只想着投机钻营。军户们日夜耕作,早已不知刀剑为何物......
一想到这些,弘治皇帝就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毕竟延绥可是大明的边关重镇,那里一旦门户洞开,野蛮凶悍的蒙古人骑着快马、挥舞着弯刀杀入中原。
天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就在这样攸关大明存亡的关头,一介十六岁的少年挺身而出。向自己要了便宜行事的特权后,好像还挺悠哉悠哉的样子,就返回了延绥。
那一刻,送别何瑾的时候,弘治皇帝是眼含热泪的。
可想不到那挨千刀的,到了延绥后办的第一件事儿,就差点儿让弘治皇帝吓尿了裤子:他竟然放蒙郭勒津部入关了!
得到确实消息的那一刻,兵部尚书刘大夏直接就晕了过去,弘治皇帝也感觉天旋地转,心中无语泪千行:大明,恐怕要毁在那小兔崽子手里了!
一时间,满朝的讨伐之声甚嚣尘上,无数弹劾奏折堆满了御案,都气愤填膺地要弘治皇帝抄家灭了何瑾满门。
幸好,那时候弘治皇帝也麻木了,想着边关放都放开了,再弄死何瑾也没啥意义。自己派出去的人,含泪也要在背后挺着。
于是他也就破罐子破摔,干脆压着奏折留中不发,只一门心思地筹钱派援军。希望局势糜烂到最后的时候,好歹不至于连砍了何瑾的刀都没有。
可谁知渐渐的,边关那里的战事,竟然出现了转折。
据徐光祚传来的军报,蒙郭勒津部丝毫没有异动,安安分分地替大明守着长城。鸡贼的何瑾还用出了离间分化的毒计,使得联军内部军心动摇,龃龉不断。
接着就是弘治皇帝,好不容易筹了两万援军过去,想着或许能帮何瑾解一点燃眉之急?可何瑾不久后就发回消息,说一大堆草原部落向大明投诚归顺了!
然后,就在弘治皇帝怎么也想不出,这到底是个怎样骚操作的时候,徐光祚那里又传来了消息:何瑾要混入草原部落大军营地中,跟达延汗聊一聊!
聊你大爷啊!
弘治皇帝嘴上虽没说出来,但心里气得七窍生烟:那可是三十万敌军的大营,不是你家里的热炕头儿!
还跟人家聊一聊,有什么可聊的?......达延汗连自己的女婿都当成敌人,你这女婿的女婿,又算哪根葱、哪颗蒜啊!
可第二天,何瑾那里也传回了消息:嗯,陛下啊......我跟达延汗好好聊了聊,他打算要退兵了,咱大明边关这里没事儿了。
接到这情报的时候,弘治皇帝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祈祷过何瑾是军师天才,也想过御驾亲征守国门。但怎么都没料到,自己愁得茶饭不思的军国大事儿,就在一番谈话治疗后解决了!
憋着皇宫里,接连收到如此跌宕起伏又毫无逻辑的消息,你说弘治皇帝的压力大不大?
他简直快要怀疑人生了。
于是当确认达延汗真的退兵了之后,他当即让李承佑六百里加急,将何瑾从延绥拎回来,要清楚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到了何瑾赶回京城的日子,暖阁里早已聚满了朝廷重臣。
除了常驻的三位内阁大学士外,还有兵部尚书刘大夏,吏部尚书马文升,商部尚书杨一清,以及厂卫的两大头子......外加吵着闹着要过来的朱厚照。
风尘仆仆的何瑾进来一见这架势,顿时也有些懵:“微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见过各位大人......”
说完之后,他望着众人那副殷切的目光,好像才意识到了什么,羞赧地回道:“呃......打扰了陛下和诸位大人议事,微臣这就告退。”
毕竟,打完仗到回来京城,都过了二十多天时间了。
而且那场仗何瑾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此时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块儿,他还以为在商议别的军国大事儿呢。
“牟斌。”弘治皇帝的脸色就一下抽了抽,道:“要是他敢走出去,就把他腿打折!”
“臣遵命!”
何瑾这才有所醒悟,指着自己道:“陛下和诸位大人,原来都是在等小子?”
说着,看众人一副又怒又气又不否认的神色,他当时就欢乐又羞涩地搓起了手,露出局促的憨笑,道:“这,这怎么好意思呢.....”
“小子位卑言轻,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功业。哪值得陛下和诸位大人,在日理万机之间......”
一腔满怀喜悦的等候,换来这么个货傻乎乎的表现。
弘治皇帝止不住,眉头就蹙了起来:再怎么说,这货也在边关历练了一段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