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怪胎》专辑一样,《希望》专辑中的十首歌,同样也是分批来录的。
《w》、以及在音乐节上唱过的《z》,将是乐队首批录制的三首歌。
其中的前两首,将分别是专辑的第二和第三主打歌。
至于第一主打歌,乐队打算放到最后再录,不会在先导单曲或者e中出现。
也算是给歌迷的惊喜?
或许算是吧。
由于《de》这首歌的结构,像是史诗音乐剧一样的复杂。
在录制之前,乐队就预见到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因此被放在了最后。
预留给这首歌的时间也是最多的,足足一整周的时间。
《z》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仅仅只用了一天就搞定了。
而在第二首《lw》上,乐队却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贝斯不够突出。”
罗杰试听过初步混音的母带之后,对乐曲的效果很不满意。
和乐队排练时听到的感觉完全不同,不同乐器的多条音轨,看上去每一种都很完美。
但合并到一起,却变成了一团糟。
说一团糟或许有些过了,但是罗杰想要突出贝斯音线这一点,却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和一般歌里边的蹦蹦蹦蹦虽然也完全不同,但这点区别,并不足以达到罗杰想要的效果。
这不是简单地放大贝斯的音量就可以搞定的,一种乐器的音量过大,会严重破坏整体感。
“立体感不足。”
迭戈听了几遍,很快发现了问题在哪里。
想了一会,对混音师说道:“贝斯音轨单独放入左声道,其它音轨合并进入右声道,试一下效果。”
在混音过程中,立体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左右声道,正好对应了人的左右耳。
除此之外,在专业领域中,还有一个共识性的理解:正前方迎面而来的声音,才会让人产生安全感。
所以通常来说,无论是演出也好,还是在家里用音箱听歌也罢,一般声音的来源,都是在歌迷前方的。
正前方,再加上左右声道,就构成了立体声。
一首合格的音乐作品,无论是用耳机还是音箱来听,左右声道出现的乐器元素一定是不同的,听起来就像是环绕在前后左右。
而如果左右声道的声音完全一致,这首歌就会严重缺乏立体感,听起来就像糊成了一坨。
专业的混音师肯定不会犯这样的入门级错误,但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将左右声道的差别做的很大。
举个栗子。
比如一首歌用到了吉他和贝斯两件乐器。
通常的做法,是在左声道中,让吉他的音量比贝斯略低一点,而在右声道则是反过来,比例大概是55-45,或者差距更小。
很少会出现左边只有吉他、右边只有贝斯这样的做法。
在之前的混音中,混音师采用的就是前一种,较为常规的混音方式。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不容易出错。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你永远不知道歌迷会用什么设备来听歌。
并不是所有的歌迷都有专业的、能够区分立体音的播放设备。
哪怕立体音的耳机并不算贵,但是使用五十美分一条的劣质耳机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是用这种设备来听歌,采用第二种混音方式的歌曲,音色上的体验就要差很多了。
不过,总是有一些特殊的歌曲,需要采用特殊的混音方式来对待。
比如红辣椒乐队的《w》,就采用了这样的混音方式,左边是贝斯,右边是吉他。
当然,完全在一边的声道上去掉某条音轨绝对是不合理的做法。
事实上,左声道的吉他和右声道的贝斯依然还是有的,只是音量被放得很低,难以察觉罢了。
混音师照着迭戈的意见,重新对音轨做出调整之后,再次播放了一遍。
这一次,效果就好得多了。
在非常具有立体感的音质下,罗杰想要的,突出贝斯音线的效果体现得很出色。
但由于单声道的音轨过于单一,整体感依然差了些。
不过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剩下的只需要让混音师慢慢调整两条声道,不同音轨的比例即可。
“你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罗杰好奇地问道。
原版的《lw》绝对不是这么做的,这一点罗杰很清楚。
不过和原版不同,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乐队要做的是自己的音乐,而不是完完全全地照搬前世的经典。
只要最后的效果是好的,在原版的基础上做出改变,绝对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为我看过你们排练的现场。”
迭戈说道:“你喜欢把贝斯音箱放在右边,安妮喜欢站在左边。而在观众的视角,这样就刚好是反过来,贝斯在左,吉他在右。”
罗杰回忆了一下,似乎确实是这样。
两人聊了几句,迭戈很快又说起另一件事:“罗杰,在你们的计划里,这张专辑有两首歌超过五分钟,除此之外还有七首歌超过三分钟,这个长度会不会太长了?”
在计划之中,专辑的总播放时长会达到接近四十分钟,比《怪胎》专辑长了近一倍。
在选歌的时候,罗杰确实忽略了这个问题。
考虑了片刻,罗杰开口道:“迭戈,专辑的总时长长一点,问题不大吧?大不了卖贵一点就是了。”
无论是磁带还是cd,或者其它实体唱片,刻录的成本都和播放时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