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全球战国>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 二

日本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很长时期,都不是中央集权制国家。他的政权模式,更接近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模式。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征夷大将军是最大的军阀兼总盟主,下面是几十上百个独立性很高的大名(县长、乡长)以及数量更多的所谓豪族(村长)。

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当时的总盟主足利家彻底失势,日本进入所谓的战国时代,全国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乱。

1560年,织田信长崛起。二十年间,织田家实力迅速增长,已经可以碾压其他所有诸侯。但是在1582年,织田信长遭遇部将明智光秀背叛,遇袭身亡。织田家迅速分裂、衰败。

丰臣秀吉作为织田信长的另一名部将,继承了织田家最大的遗产。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迅速的迫使日本其他诸侯降服,在名义上完成了统一,结束了日本的战国乱世。

但是丰臣家的根基极不牢固,在其统一过程中,外交手段多过军事手段。这就导致日本的诸多大名虽然名义上臣服于丰臣家,但是自身实力没有太多的削弱。仅以那个时代最能体现日本大名实力的领地粮食产量为例。丰臣家的直辖领地不过二百二十万石,而身为丰臣家大老的德川家康,却有二百五十万石的领地。

所以,在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开始各种搞事情,终于使得以丰臣家保护人,道义守护者自居的石田三成无法忍受,纠集了一批丰臣家臣对德川家康发动战争。起决定意义的一场战役,就是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后,石田三成被斩首,以他为首的丰臣家文治派灰飞烟灭。丰臣家的直辖领地被削减到了80万石,以前对德川家不满的几个实力较大,领地超过百万石的大名,其领地也不同程度的遭到了削减。而德川家康及其亲属的领地,猛增到了六百万石。占全日本总石高的六分之一强。

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进位征夷大将军,成为日本事实上的统治者。

但是,这种统治比起中国的中央集权帝国体制而言,就松散得多了:德川家不过是又一个日本封建领主总盟主而已。虽说这个总盟主比前一任要有力得多,但总盟主之下,各个大名仍然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而且,此时的前一任总盟主丰臣家只是被极大削弱,却没有灭亡。虽说此时的丰臣家表面上石高只有80万石,但是人家有底蕴(丰臣秀吉搂钱的本事一流),有商业(丰臣家的核心大阪,从这个时代起一直到二战初期,都是日本的经济中心),有同情者(丰臣家以前的家臣,在战乱中失去了领地的浪人)。

所以,对于德川家康也好,身为穿越者的德川竹千代也罢,都视丰臣家为眼中钉,务必要除之而后快。

而且此时的德川家和历史本位面比起来,还存在一个隐患:竹千代的年龄太小了。

看看德川家的前任丰臣家吧,丰臣秀吉早年无子,立了自己的侄子丰臣秀次做继承人。结果等到秀吉晚年得到了儿子秀赖后,居然急不可耐的把培养了好多年,已经具备一定统治者素质的秀次给杀了。杀了也就杀了吧,关键是秀吉杀了秀次后,自己也没活多久——他死的时候丰臣秀赖才五岁!

所以在历史本位面,即便德川秀忠在决战时刻主力不至,捅了那么大一个篓子,家康还是忍了下来:一个成年的,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继承人,对家族的存续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在这个位面,由于须佐能乎在天空中的出现,导致德川家康一时心血来潮,直接给这个新生儿取名为竹千代。由此导致德川秀忠会错了家康的意思而切腹自杀。这就造成德川家的继承人也和丰臣家一样:掌舵者已经老了,继任人还是孩童。

别提什么须佐能乎的事情,日本人对宗教的态度是要比中国人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好一点点。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战国乱世,此时的日本武士阶层们,更看中的是谁能让自己的领地得以保全,家名得以存续。在大家不知道这位竹千代其实是一位心智成熟的穿越者的前提下,由不得各路大名对德川家的未来心存疑虑。

所以,竹千代才对德川家康说,这种燧发火枪得到量产后,干脆提早出兵灭了丰臣家。既断了有些野心家的念想,又能通过这场战役展现德川家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这位竹千代还想当总大将出征,由此奠定在诸多大名、武士中的威望。

“竹千代啊,你为什么对丰臣家如此的敌视呢?”

我其实对丰臣家并不敌视啊,相反,在我们那个时代的日本,大家更喜欢丰臣秀吉而不是喜欢你这样的老乌龟啊。可是我有什么办法?立场在这里了,没得选啊。

看着沉默不语的竹千代,德川家康干脆蹲下身来:“竹千代啊,虽然经过战国两百多年,各种道义、信念都已经被糟践得一塌糊涂。但是现在我们德川家已经取得了天下,就必须要带头讲道义。否则未来这天下我们是坐不稳的。要带头讲道义,我们就不能对丰臣家逼迫得过于明显和严厉。我们需要反复的给丰臣家机会,直到这些机会他们都没有抓住,让其他的大名都感到丰臣家无可救药了,我们才能动手。这个,是需要时间的。”

时间?我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了!哎,到底我们日本人数太少,由此导致天照大神在神界力量不足,居然把我送回了这个时代。要是把我送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多好啊,那时候的支那简直弱得不像话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 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