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浮尘之外>第21章 报社“据点”聚餐

“各位,现在去吃饭有点早,”曲长国看着手表,“这样吧,30分钟后出发,还是老地方。大家自愿,需要陪媳妇的看孩子的可以不参加,当然,想带正配副配的,咱也不拦着。”

“长国,今晚的聚餐你张罗吧,我还有事。记住,一定给我留几个清醒的兵,万一晚上有突发事件,无兵可用,我拿你是问。”于崇明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我也不去了,你们好好玩。”陈露也推掉了。

曲长国心里明白,于崇明不参加聚餐是有顾虑。报社对于主管参加聚餐一向有严格规定,对于他这种谨小慎微的人来说,不参与才保险。陈露倒是对这种场合不避讳,但是她太了解这帮记者的套路——菜可以少,酒必须够!这对于她这个江南小女子而言,实在不易。

一切安排妥当,曲长国把向北叫到办公室。

“怎么样,这几天辛苦吧?”

向北明白,这是小范围总结谈话。

“有啥辛苦的,这些年,比这苦比这累的活咱不都经历过嘛。”

“倒也是。咱们跟这个骆河村还真是有缘分,你还有没有印象,这个骆河村咱俩以前去过。”曲长国说道。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有一次采访农村电商,去过那里。”向北恍然大悟,怪不得第一次到对骆河村就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是三四年前?”

“没错,2011年,我记得是夏天。那个时候电商刚刚兴起,村民们把种的樱桃、桃子、核桃挂到网上卖。全村搞电商,现在看来不算啥,但当时在整个北江省那可是独一份儿!那条稿子发了之后,骆河村一下子火了,成了全国闻名的电商村。”曲长国感慨,“那次采访让我印象深刻。中国人本来就聪明,只要再有了勤奋,真的是前途无量啊。”

“是啊,我记得咱们那条稿子还得了当年北江省新闻奖的二等奖。”

“嗯。这么说来,骆河村还真是咱们的福地啊。就目前看来,这次的报道效果这么好,你在省里拿个奖应该不成问题。这次借着这个东风,我在社里多给你造势,为你更上一层楼助一臂之力。”

说到“福地”,向北忽然想起,当年那条农村电商的稿子,奠定了曲长国在报社的地位。很快,他被提拔为副总编。怪不得他对当时的情况记得这么清楚。

“领导,说起这次骆河村的案子,我觉得疑点重重,还有很多问题解释不清,可以深挖,说不定又是一条重磅新闻。”向北满脑子还是这次采访。

“哦?比如说呢?”曲长国似乎对他的疑惑很感兴趣。

“项目流程、书面材料、村民反应……都很奇怪,尤其是村民,大家似乎在刻意隐瞒什么。”

“大向,”曲长国从座位上站起来,压了压嗓子,表情瞬间凝重,“我只是报社的一个副总编,而且不带‘常务’俩字。所以,你的想法,我没有决定权,毕竟上边还有一堆领导可以拿主意。咱们是好兄弟,我所说的仅仅是个人建议。你说的这些,都不是记者该管的,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去查清楚,那还要警察干嘛?还要其他部门干嘛?”

曲长国这番话让向北颇感意外,虽说他常把“兄弟”二字挂在嘴边,但是这番话说出来,还是让自己觉得心里不舒服。

不过无论对错,听完曲长国的话,向北竟然无言以对。该不会自己已经失去了判断能力?

四季烧烤与北江晚报社相隔不到两公里,步行也就十分钟的时间。

从北江晚报社出来,穿过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马路,再绕过河东市体育馆,沿着南北走向的民生大街走上几百米,就能看见小吃一条街,里边错落分布着河东当地的特色烧烤和大大小小的川菜馆、东北菜馆、鲁菜馆。

这其中,一个竖排led显示屏尤为显眼,上面闪烁着四个字:四季烧烤,旁边还有一排小字:现切羊肉、各式炒菜。

烧烤是河东的一张名片,每到夏季夜晚,民生大街上几十家烧烤店就忙活起来,一排排烤箱临街而立,短的一两米,长的四五米,拼接在一起,搭起一道黑乎乎的城墙。“城墙”上摆着的是串好的羊肉、板筋、鸡翅、韭菜……“墙”内冒着浓烟,那白烟顺着风向一直向上蹿,将两侧的老式居民楼淹没掉,只剩下窗口那点亮光。

这时候,整条大街都弥漫着洒满辣椒面和孜然粉的肉串的香气。食客们更是奇怪,越是炎热,越不想待在有空调的市内。于是,店家会在门前摆上一排排马扎,再放上一张张矮桌,这就成了食客们光着膀子大快朵颐、举杯畅饮的好去处了。

远远望去,整条街上嘈杂声、叫卖声、酒味儿、肉香味儿、烟火气交织在一起,好一副市侩夜景图!

在民生大街众多烧烤店里,如果要评出网红奖,四季烧烤必进前三。说来也怪,无论是烤串还是炒菜,四季烧烤都算不上是味道最好的,但偏偏每晚都食客爆满。也许是经营有方,也许是从众心理作祟,越是座无虚席,越是有客人光顾,反而那些门可罗雀的烧烤店更加冷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四季烧烤成了北江晚报社记者们聚餐的一个“据点”,但凡有人获个什么奖项、发条什么大稿子,或者家里有结婚生子的喜事,都会在这里聚一聚,吃串是其次,要的就是将大杯啤酒一饮而尽的痛快。

当然,多数情况下,这类聚餐仅仅局限于那些疲于“搬砖”的一线记者之间,如果有


状态提示:第21章 报社“据点”聚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