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沈宇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都抱有极大的期望,无论是商业上的,还是奖项上的,而且,商业上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影片是否能在国际上获得某些含金量比较高的电影奖。
这是原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系统的资料库里那长长的获奖记录给沈宇的信心,也正因为这样,沈宇才会在电影的改编、筹备和拍摄之中,一再的精益求精,务求尽可能在改变了故事背景和部分剧情的情况下,影片质量不至于大幅下滑。
早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还处于早期筹备阶段时,沈宇就已经非常仔细的考虑过,到底要将电影送到哪个电影节去参展、参赛。
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江电影金像奖和台塆电影金马奖,这个号称“国内三金”的组合,沈宇当然是要报名的,但这几个奖项对于沈宇的国际卖片计划几乎毫无帮助,他还是得将电影送到更国际化一些的电影节上才行。
美国的奥斯卡,沈宇是没那么大野心的,就算原版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奥斯卡刷了好几个奖,但那需要考虑到英国导演拿着这部电影先在“英国奥斯卡”刷了一轮奖,风向标的作用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而且原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面有印度的异域风情,还有对于宗教和人权等等问题的批判和探讨。
沈宇的版本虽然也触及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时代背景并非当下,连电影里《百万富翁》节目的举办时间都被他移到回归之前去了,而且那些问题也都是浅尝则止,合不合某些评委的口味还真不一定。
除了奥斯卡以外,影响力比较大的,就是所谓的国际a类电影节了,尤其是所谓的“欧洲三大电影节”,更是其中翘楚。
当然国际a类电影节只是一种分类,是指“竞赛型综合类电影节”,而不是某个比别的电影节更高的级别。比如我们自己的上沪国际电影节,也是国际a类电影节,但是上沪国际电影节颁发的金爵奖嘛,含金量比同在亚洲的日国东京电影节颁发的金麒麟奖还要差上一些,更别提那几个欧洲的电影节了。
没办法,中国人口太多,总要先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来发展文艺事业,欧洲那些电影节几乎都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而上沪国际电影节成立于1993年,到现在都才不满十岁。
等经济实力上来了,只要有那么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电影人一代代的努力,追上那些前辈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电影节办得好不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电影人,可是没少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刷奖的。
比如张乙謀的《一个都不能少》,沈宇记得这部电影好像两年还是三年前才拿了一座金狮奖的奖杯回来,这也是他一开始就排除了时间比较合适,逼格也挺高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原因。
沈宇认为,两三年的时间放在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影节身上并不算长,很可能不会那么快再次把奖项颁给一部华语电影,哪怕听说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是巩俪,沈宇觉得也很可能会因为避嫌的缘故,让《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也许确实有沈宇考虑的那些因素在内,但其实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人在戛纳接连获奖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巩俪也不是一般国人那种会去考虑避嫌的性格,说到底,沈宇还是对自己改编后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信心不足。
而除了每年八月至九月之间举办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以外,“欧洲三大电影节”里的另外两位,每年五月举办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每年二月举办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在时间上都不适合到现在都还没拍完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参展。
而想赚欧洲人、美国人钱的话,上沪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对沈宇来说,都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他的目标,还是只能放在欧洲的电影节身上。
比如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在沈宇看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个普通影迷,沈宇以前几乎没听说过这个电影节,直到前世范栤栤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拿了这个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银贝壳”奖,沈宇才在网络上看到别人的科普,知道了这个紧跟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后面的,还有这么一个奖项。
要知道走“黑红路线”的范爷那个时候在路人眼里演技有多水,哪怕她曾经也拍过《观音山》,拿过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但在《我不是潘金莲》之前那几年,范栤栤拿出来的都是像《武媚娘传奇》《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类让人一言难尽的作品。
所以沈宇当时差点信了某些人的“除了欧洲三大以外,别的国际a类电影节还不如国内三金”的论调,直到他顺藤摸瓜,去看了下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曾经的获奖者,以及范栤栤当时的竞争对手,才总算认清了这个电影节奖项的含金量。
也正是因为沈宇当初仔细查过一番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资料,他才又忽然想起,似乎这两年也有中国电影拿奖来着,是徐婧檑,还是陈恺戨?
沈宇记不太清了,不过既然有了大概目标,那就好办了,系统的资料库里没有各个电影奖项的历届获奖名录,但是通过电影作品反向查找其获奖资料,却是可以的。
徐婧檑凭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了2004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银贝壳,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