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陆康先是一怔,旋即脸色一变,久经官场的他自然知道李易要说什么了。
“当初诸侯合兵讨伐董卓,但互相掣肘,甚至彼此算计,无人肯用全力,以至于一个区区华雄莽夫,就让联军在汜水关下不能前进半步!”
“呵呵,当时的李某人,还是一个布衣白身,见董卓祸乱天下,气愤不过,便孤身一人入联军大帐,请命斩杀华雄!”
“说来有些寒酸,对阵华雄之时,李易一没有甲胄,二没有马匹,更没有一兵一卒为我压阵呐喊,我所仰仗的,唯有一根随身铁杖罢了。”
“得亏我得手了,不然我若是败于华雄,纵然华雄不杀我,联军中人也会取我性命。”
陆康绷着脸,没说话,心中却是叹息,他陆家深受皇恩,但李易跟他们不一样啊。
只听李易继续道:“后来入洛阳,得董卓信任,易潜伏其身侧,开始谋划如何斩杀董卓,当时,天子年幼,易担心走漏消息,不敢告知大事,至于朝堂诸公……呵呵,李某人一个都信不过,说来季宁公应该不知道,易遇到过几次暗杀,全都是那些大汉忠臣的手笔!”
“所以,当时种种谋划,全都是易一人布置,其中多少辛苦,多少风险,想来不用明说,季宁公也应当能够明白。”
陆康虽然紧皱着眉,但还是点了点头,他可以想得出李易当时有多难。
“等到董卓死后,天子lùn_gōng行赏,吕布为司隶校尉,卫将军,李傕受封并州刺史,这些人功劳不及易,但封赏却远过李易所得,即便如此,当时还有人觉得易得到的赏赐太重,就连天子也是犹豫再三。”
“还有,荆州刘使君在董卓死后派人入长安进谏天子,无人追究其当初与董卓之间龌龊,反而加封荆州牧,镇南将军,呵呵……”
忽的,李易收起冷笑,沉声说道:“易今日所得虽是天子赐予,却也是自己拿着性命换来的,如果将这比作买卖,易更是亏了的,所以,易不欠天子的,也不欠朝堂上那些人的。”
“至于如今袁术之事,季宁公可有想过,倘使李易将此事上报朝廷,袁家将恨我入骨,袁家门生故吏,也将待我如仇寇,而如今长安不宁,必然无力发兵征讨袁术,只能就近从豫州,徐州,荆州调兵遣将。”
“豫州刺史与袁家关系匪浅,出兵伐袁,难!”
“徐州武备衰弱,自守已是万幸,纵然勉强出兵,也难有功绩!”
“这其中唯有荆州武备最为充足,然而之前南阳一战,荆州诸将屡屡败北,此次再战,胜算实在不大,偏偏李易又是其中外人,到时这份‘重担’多半要我李某人来抗。”
“真到了两军交战,若是胜了,是朝廷与州牧调度有方,易能跟着得些小恩小惠,可一旦败了,便是易指挥不当,而易在朝中又无交好之人,必然被重罚!”
“如此这般,季宁公说说,易若是将袁术之事上奏朝堂,算不算是自掘坟墓?”
李易说完,便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什么多余动作,就好像是在等着陆康的发落一般。
而陆康目光复杂的看着李易,良久之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连带着肩膀也垮了几分,整个人身上都透着一股无形的落寞。
什么亏欠,什么利益,一方是臣子,一方是君王,臣子敢跟君王这么计较,那是大不敬,是取死之道,冲着这点,陆康照样可以凭借大义将李易骂的狗血淋头。
奈何,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曾经的大汉了,现在的天子,在董卓之后,更是彻底失去了大汉天子该有的威严。
李易的话虽然刺耳,让陆康难以接受,可陆康也知道,李易说的都是实情,之后的判断,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这种例子在黄巾作乱的时候,发生的可不再少数,特别李易这种没有背景,却有名气的官员,更是当仁不让的顶缸人选。
这让陆康心软了,也对李易怒不起来了。
正如他之前说的那样,李易当得起全天下人的一拜,李易做过的事情,对大汉的功劳,已经比天下许多人都要好了,这点就连陆康自己都比不上。
反观其他人呢,当初十八路诸侯浩浩荡荡讨伐董卓,其中有几个是真的一心为了君王社稷?
否则董卓再怎么厉害,一人独挡十八路诸侯,哪还会有李易杀他的机会?
再看刘焉,刘表那些人,就更别提了,黄恩浩荡啊,他们本身还是宗室,在帝王危难之际,却是一直不闻不问,反倒是事情平息,才赶着派人向天子上供,结果却是种种加封,也难怪李易会抱怨。
陆康真的不耻他们为人,正是有这些人做对比,陆康才会愿意邀李易这个“嫌疑人”面谈,而不是闷不做声的直接将李易准备跟着袁术造反的消息送到长安。
不过,有些事情理解归理解,但陆康心中的坚持却是不会变的。
“襄侯为难,老夫已然清楚,但事关国家社稷,襄侯岂能因为心中不平,就不顾大义,坐看袁术祸乱天下?”
陆康再次发问,不过语气虽然沉重,却是没有了之前的强势,反而多了一丝长者对后背的诚心劝解,明显是想要将李易引入大无畏的正途。
李易摇摇头,说道:“易是个俗人,好金钱美色,偏爱名利权柄……”
李易刚说到这里,就听陆康呼吸猛